大连姜长涛团队揭示,“神药”二甲双胍如
姜长涛团队揭示,“神药”二甲双胍如何调节菌群改善代谢
今天是第920期日报。
二甲双胍
北大姜长涛等:二甲双胍调节菌群-胆汁酸-肠道FXR轴,改善代谢紊乱
Nature Medicine[IF:32.621]
① 2型糖尿病患者经二甲双胍治疗后,肠道菌群改变,脆弱拟杆菌显著减少,肠道中的甘氨熊去氧胆酸(GUDCA)和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水平上升;② GUDCA和TUDCA是法尼酯X受体(FXR)拮抗剂,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脆弱拟杆菌生长、降低该菌的胆盐水解酶活性,使GUDCA水平升高,以不依赖于肠道AMPK的方式,抑制肠道FXR信号,发挥改善代谢的作用;③ 高脂喂养的肥胖小鼠口服GUDCA,可抑制肠道FXR信号,并使血液GLP-1上升,改善血糖稳态。
Gut microbiota and intestinal FXR mediate the clinical benefits of metformin
11-05 DOI: 10.1038/s41591-018-0222-4
【主编评语】二甲双胍被认为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通过活化AMPK等机制来发挥其降糖功效。Nature Medicine刚刚上线了由北京大学姜长涛团队主导的研究,通过分析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样本,结合动物和体外实验,阐释了二甲双胍改善高血糖等代谢障碍的另一条途径:减少肠道菌群中的脆弱拟杆菌,使特定胆汁酸升高,进而抑制肠道FXR信号。该研究不仅加深了对二甲双胍药效机制的认知,也为治疗肥胖相关代谢疾病提供了新的药物靶点。(@mildbreeze)
二甲双胍
Nature子刊:发现二甲双胍的降糖新机制
Nature Medicine[IF:32.621]
① 目前认为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抑制线粒体呼吸复合物I,提高5'-腺苷一磷酸(AMP)水平,激活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以降低肝脏葡萄糖生成,从而发挥其抗高血糖作用;② 发现AMP抑制酶果糖1,6-二磷酸酶-1(FBP1)是二甲双胍发挥作用的关键,FBP1突变小鼠中AMPK激动剂的降糖作用减弱;③ 喂食高脂饮食后,与野生型小鼠对比,在FBP1突变小鼠中,二甲双胍的抗高血糖作用显著减弱;④ 抑制FBP1以减少糖异生,可能是二甲双胍降糖机制。
Metformin reduces liver glucose production by inhibition of fructose-1-6-bisphosphatase
08-27 DOI: 10.1038/s41591-018-0159-7
【主编评语】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Nature Medicine上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了一种二甲双胍降糖的新机制:通过抑制果糖1,6-二磷酸酶-1(FBP1,糖异生过程的关键限速酶)的活性,降低肝脏葡萄糖生成。(@沈志勋)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调节菌群以降血糖并延缓衰老的机制(综述)
Ageing Research Reviews[IF:8.973]
① 二甲双胍可以重塑菌群组成,降低多种衰老相关疾病发病率并改善二型糖尿病;② 二甲双胍可增加黏液产生菌(Akk菌)、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等的丰度,降低具核梭杆菌及厚壁菌门的丰度;③ 二甲双胍可通过调节菌群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及L细胞释放的GLP-1,并影响线粒体复合物I,活化十二指肠AMPK,以抑制肝糖异生及增加GLP-1水平,从而降低血糖;④ 并可通过调节菌群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增加短链脂肪酸水平,减少促炎症胆汁酸,抑制炎症延缓衰老。
Pleiotropic effects of metformin: Shaping the microbiome to manage type 2 diabetes and postpone ageing
10-15 DOI: 10.1016/j.arr.2018.10.003
【主编评语】Ageing Research Review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介绍了二甲双胍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以缓解2型糖尿病并延缓衰老的具体作用机制。(@沈志勋)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6087739.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