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Cell揭示:移民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还挺大-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Cell揭示:移民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还挺大

发布时间:2020-06-08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Cell揭示:移民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还挺大

今天是第916期日报。

肠道菌群

Cell:移民美国,西化的不仅是生活方式,还有肠道菌群

Cell[IF:31.398]

① 收集514名在泰国和美国居住的苗族和克伦族个体的样本和数据,分析移民美国对肠道菌群的影响;② 从非西方国家移民美国,与肠道菌群发生显著扰动相关,包括多样性降低、原住菌株丧失、降解植物纤维相关的细菌酶(如β-葡聚糖酶和糖苷水解酶)减少、优势菌从普氏菌属向拟杆菌属转变;③ 这些变化在移民后6-9个月内即可检测到,随在美国居住时间增长而加剧,在肥胖和二代移民个体中尤为明显;④ 菌群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与饮食改变有关。

US Immigration Westernizes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11-01  DOI: 10.1016/j.cell.2018.10.029

【主编评语】美国是移民大国,也是代谢疾病高发国,Cell刚刚上线的一项研究,对比了居住在泰国和美国的同族裔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发现移民可引起肠道菌群向着促代谢疾病的方向发生显著改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移民国外改变的不仅是生活环境,还有与健康息息相关的肠道菌群。(@mildbreeze)

共生演化

Science:肠道菌群影响白色念珠菌与宿主的共生演化

Science[IF:41.058]

① 将白色念珠菌在非天然宿主小鼠肠道中进行连续传代,获得多个肠内演化菌株;② 在抗生素处理的小鼠肠道中演化的菌株,与小鼠的共生适性增加、血液感染性下降,与菌株的基因突变积累有关,尤其是FLO8基因失活,致使其无法形成菌丝;③ 但在未经抗生素处理、肠道菌群完好的小鼠中,无法获得有上述突变和表型的低毒力菌株;④ 给小鼠定殖低毒力菌株,可通过天然免疫机制,快速刺激IL-6促炎细胞因子应答,增强小鼠对多种致病菌感染的短期抵抗力。

Experimental evolution of a fungal pathogen into a gut symbiont

11-01  DOI: 10.1126/science.aat0537

【主编评语】白色念珠菌是人肠道中的一种机会致病真菌,但相关体内研究较少,一个主要原因是常用模式生物小鼠不是其天然宿主。Science刚刚上线的一项研究,通过实验进化选择的方法,获得了可与小鼠共生的低毒力白色念珠菌株,能与小鼠形成互利互惠的共生关系,但这种变异表型仅能在缺少肠道细菌的小鼠中演化,说明肠道菌群可对微生物与宿主的共生演化施加主要的选择压力。(@mildbreeze)

口腔菌群

Science子刊:口腔菌群失调导致局部Th17细胞增加以促进牙周炎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IF:16.71]

① 在牙周炎患者中,齿龈附近的口腔组织中记忆性Th17细胞增加;② 类似地,在牙周炎小鼠模型中,口腔炎性病变局部的Th17细胞也显著增加;③ 与稳态下的口腔Th17细胞不依赖于共生菌群而依赖于IL-6不同,牙周炎相关Th17细胞的增加依赖于口腔菌群的失调,且依赖于IL-6及IL-23;④ Th17细胞与相关中性粒细胞的积累对于牙周炎小鼠模型中的炎症组织损伤是必需的,抑制Th17细胞分化可缓解炎症;⑤ 对于有Th17细胞分化缺陷的人群,牙周炎易感性显著降低。

A dysbiotic microbiome triggers TH17 cells to mediate oral mucosal immunopathology in mice and humans

10-17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t0797

【主编评语】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牙周炎患者及牙周炎小鼠模型中,口腔菌群的失调增加了病变部位的Th17细胞,后者的积累导致了口腔中的炎症损伤。(@沈志勋)

2型糖尿病

Lancet子刊:牙周炎治疗可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

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IF:19.313]

① 选取264名患有中重度牙周炎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强化牙周炎治疗(IPT,n=133)及普通牙周炎治疗(CPT,n=131),治疗12个月;② 校正基础糖化血红蛋白(Hb1Ac)、年龄、性别、种族、吸烟状态、BMI、糖尿病发病时长后,IPT组患者的Hb1Ac比CPT组患者低0.6%,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③ IPT组及CPT组中各有11例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分别包括1例及3例死亡病例。

Systemic effects of periodontitis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12 month, single-centre, investigator-masked, randomised trial

10-24  DOI: 10.1016/S2213-8587(18)30038-X

【主编评语】来自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上报道的一项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强化牙周炎治疗可更好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沈志勋)

肠-肝轴

华南理工:肠道菌群易位恶化小鼠的自身免疫性胆管炎

Journal of Autoimmunity[IF:7.607]

① 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小鼠模型dnTGFβRII小鼠的基础上,构建TLR2缺陷型dnTGFβRIIITLR2?/?小鼠;② dnTGFβRII小鼠的肠道菌群改变,使用抗生素可显著缓解T细胞介导的胆管浸润及损伤;③ dnTGFβRIIITLR2?/?小鼠表现出恶化的自身免疫性胆管炎,其上皮屏障完整性被破坏;④ TLR缺陷介导了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下调,并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及肠道细菌易位至肝脏;⑤ 使用抗生素可减少菌群向肝脏的易位,并缓解胆管病理。

Gut microbiota translocation promotes autoimmune cholangitis

10-16  DOI: 10.1016/j.jaut.2018.09.010

【主编评语】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团队在Journal of Auto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TLR2缺陷型胆管炎小鼠模型中发现,肠道菌群向肝脏的易位恶化了胆管炎,抗生素处理可缓解。(@沈志勋)

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中的菌群-免疫互作(综述)

Current Opinion in Immunology[IF:7.932]

① 免疫系统可通过直接(IgA)或间接(释放细胞因子诱导抗菌肽产生),以调节菌群的组成;② PD-1-/-小鼠的菌群失调,常引发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免疫衰老中也存在菌群失调现象;③ 失调的肠道菌群可破坏上皮细胞粘液、疏松上皮连接、抑制抗菌肽分泌,上皮屏障破坏导致的细菌易位可引起局部或系统性炎症;④ 菌群失调还可通过“分子模拟”激活自身反应性免疫细胞,或通过代谢产物(短链、中链或长链脂肪酸)影响免疫平衡,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Microbiotaan amplifier of autoimmunity

09-22  DOI: 10.1016/j.coi.2018.09.003

【主编评语】Current Opinion in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菌群失调在开启或放大自身免疫反应的多种机制,并讨论了菌群-免疫互作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影响。(@沈志勋)

菌群干预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6087744.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