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读大牛综述,过充实端午~ 热心肠日-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读大牛综述,过充实端午~ 热心肠日

发布时间:2020-06-24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读大牛综述,过充实端午~

今天是第779期日报。

一文读懂:Rob Knight手把手指导菌群研究(必读综述)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26.819]

① 菌群研究和分析方法正高速发展,研究方法标准化、数据共享平台的推广为联合独立项目、完善已有成果提供可能;② 实验设计需合理设置空白和对照组,并考虑实验动物的习性;③ 可参考对已知菌群的分析效果,决定采用标志基因组、元基因组还是转录组分析方法;④ 基于序列实际差异的菌群分析方法应逐步代替OTU分析;⑤ 基于菌群相对丰度的相关性分析容易出现假阳性,需要优化分析方法;⑥ 多组学数据联合有助于进行全面的、机制性的菌群研究。

Best practices for analysing microbiomes

05-23  DOI: 10.1038/s41579-018-0029-9

Cell子刊:辐照损伤可诱导潘氏细胞的多能性

Cell Stem Cell[IF:23.394]

① 潘氏细胞是一种有丝分裂后的肠道上皮细胞,支持隐窝基底层内干细胞生态位和粘膜免疫;② 辐照可诱导一个亚群的潘氏细胞去分化并获得干细胞多能性;③ RNA-seq分析结果揭示这群潘氏细胞具有干细胞样的转录组,体外培养可形成类器官;④ 辐照激活Notch信号通路,驱动潘氏细胞中Notch细胞内结构域(NICD)的表达,而不活化Wnt/β-连环蛋白通路,从而诱导潘氏细胞的去分化;⑤ 潘氏细胞具有可塑性,可在干细胞缺失后补充上皮细胞。

Paneth Cell Multipotency Induced by Notch Activation following Injury

06-07  DOI: 10.1016/j.stem.2018.05.002

口腔菌群的早期发育特征和影响因素

ISME Journal[IF:9.664]

① 纵向采集90名儿童在3、6、12、24个月和7岁时的口腔样本,发现菌群组成模式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② 早期包括链球菌属和韦荣球菌属,奈瑟氏菌属等其他菌属在1或2岁后定殖;③ 龋病的发生与菌群组成有关,链球菌属可作为龋齿生物标志物进行研究;④ 外部因素强烈影响了口腔菌群的发育,如分娩方式具有短期效应,母乳喂养时间或抗生素治疗等其它因素似乎具有长期影响;⑤ 结果提示婴儿期的口腔菌群发育至关重要。

Oral microbiome development during childhood: an ecological succession influenced by postnatal factors and associated with tooth decay

06-13  DOI: 10.1038/s41396-018-0204-z

琥珀酸盐在肠-脑轴中的作用(综述)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IF:4.706]

① 肠道菌群降解膳食纤维产生短链脂肪酸,例如双歧杆菌属可利用β-呋喃果糖苷酶降解低聚果糖,双歧杆菌的增加与肥胖及葡萄糖不耐受呈负相关;② 丙酸和丁酸可激活肠道中的糖异生途径,并经胃肠神经将信号传送到大脑,减少食物摄取,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糖耐受,从而改善肥胖;③ 琥珀酸盐是细菌代谢膳食纤维产生丙酸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并可作为肝脏糖异生的底物;④ 猜测琥珀酸盐或可作为底物激活肠道糖异生,促进葡萄糖信号向大脑的传递。

Gut-brain signaling in energy homeostasis: the unexpected role of microbiota-derived succinate

2017-12-11  DOI: 10.1530/JOE-17-0542

接种特定细菌制剂,或能在脑内诱导抗炎效果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IF:5.964]

① 成年雄性大鼠用热灭活的母牛分枝杆菌NCTC11659的制剂(0.1mg,皮下)或载体免疫3次;② 可在大鼠海马中诱导抗炎免疫表型(增加IL4、Cd200r1和Mrc1的mRNA表达),并在最后一次免疫后8天增加IL4蛋白;③ 母牛分枝杆菌降低了参与小胶质细胞激发的基因(Nlrp3和Nfkbia)的基础水平;④ 母牛分枝杆菌阻断了应激诱导的Cd200r1减少、预警素HMGB1增加以及小胶质细胞对免疫应激的反应的激发;⑤ 母牛分枝杆菌防止了压力引起的焦虑样行为的增加。

Immunization with Mycobacterium vaccae induces an anti-inflammatory milieu in the CNS: Attenuation of stress-induced microglial priming, alarmins and anxiety-like behavior

05-26  DOI: 10.1016/j.bbi.2018.05.020

海洋大学于广利等:条浒苔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益生作用

Marine Drugs[IF:3.503]

① 许多研究发现条浒苔多糖(ECP)有助于疾病治疗,因此ECP作为海洋药物开发的候选者受到广泛关注;② 在小鼠模型中分析ECP对肠道菌群的影响;③ ECP显著改变了C57BL/6J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并显著促进益生菌的生长;④ ECP对不同性别小鼠的菌群影响不同:在雌性中,ECP增加双歧杆菌属和Akk菌的丰度,而在雄性中,ECP增加乳杆菌属的种群;⑤ 通过形成更平衡的菌群结构,ECP显著降低了雌性肠道内的抗原负荷。

Dietary Polysaccharide from Modulates Gut Microbiota and Promotes the Growth of , spp. and spp

05-17  DOI: 10.3390/md16050167

暨南大学彭喜春等:灵芝多糖改变小鼠肠道菌群缓解大肠癌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IF:3.144]

① 在健康和结直肠癌(CRC)模型小鼠中,分析灵芝多糖(GLP)对死亡率、结肠长度和渗透性、盲肠菌群和结肠上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作用;② GLP抑制CRC小鼠结肠缩短,使死亡率降低30%;③ 显著降低盲肠中的颤螺菌属和脱硫弧菌科一个未知菌属的相对丰度;④ 结肠上皮细胞中,与脂肪细胞中脂肪分解降低相关的7个基因的表达下调,其中4个基因(Acaa1b、Fabp4、Mgll和Scd1)与癌症有关,但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探讨。

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 alleviating colorectal cancer by alteration of special gut bacteria and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of colonic epithelial cells

05-30  DOI: 10.1016/j.jff.2018.05.041

宁波大学曹锦轩等:绿茶多酚如何影响肥胖小鼠的肠道菌群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IF:3.144]

① 通过柱色谱法制备绿茶多酚(GTP),以肠道菌群人源化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为模型,用宏基因组学的方法研究GTP的减肥机制;② GTP缓解肥胖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降低厚壁菌门 / 拟杆菌的比值;③ KEGG信号通路分析不同基因的表达,发现GTP干预8周后,促进ATP结合盒(ABC)转运蛋白、双组分系统和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④ GTP作为功能食品组分,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肠道菌群和代谢通路可能都有改善作用。

Metagenomics analysis of gut microbiota modulatory effect of green tea polyphenols by high fat diet-induced obesity mice model

05-26  DOI: 10.1016/j.jff.2018.05.003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花开,桃李不言,MP,女巫,药农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617 多吃膳食纤维,肠道菌群好,身体也好~

0616 治便秘新思路:调节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

0615 Cell提醒:慎吃泻药,善待菌群

0614 STM封面:在肠道战场中,以菌攻菌,防治霍乱!

0613 开脑洞:给肠道添加保护层,也许能治糖尿病

0612 生吃还是熟食?影响肠道菌群的还有食物加工方式

0611 “男女有别”的肠道菌群,如何影响慢性疾病?

0610 婴儿肠道菌群知多少?补菌用药还是谨慎为好~

0609 亮点纷呈:王军等宣布大事,顶尖期刊持续爆发

0608 人造甜味剂或许悄悄影响着肠道菌群和内分泌健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6247897.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