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柳叶刀》:评估结肠癌预后和复发风险
《柳叶刀》:评估结肠癌预后和复发风险有新标
今天是第758期日报。
Lancet:免疫评分可评估结肠癌复发风险
Lancet[IF:47.831]
① 肿瘤免疫治疗学会发起,2681例I-III期结肠癌患者样本随机分为训练集、内部验证或外部验证集;② 训练集中,免疫评分高者5年复发风险最低,评分高、中和低患者的5年复发率分别为8%、19%和32%,评分高低组的HR为0.2,得到两个验证集证实;③ 免疫评分与复发时间的相关性,独立于年龄、性别、T分期、N分期、微卫星不稳定和既存的预后因素;④ 免疫评分与所有临床参数高度相关;⑤ 免疫评分可靠地评估结肠癌患者的复发风险。
International validation of the consensus Immunoscor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lon cancer: a prognostic and accuracy study
05-10 DOI: 10.1016/S0140-6736(18)30789-X
联合抑制NOTCH和MAPK或能改善大肠癌治疗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IF:11.991]
① MAPK、WNT和NOTCH信号通路的过激活可驱动肿瘤进展;② 在结直肠癌中鉴定出一类高NOTCH活性、低MAPK/WNT活性的肿瘤细胞亚群,与高MAPK/WNT活性的肿瘤细胞不同,两个细胞亚群彼此互斥、表型不同;③ 只抑制MAPK信号,会导致高NOTCH活性的肿瘤细胞增殖,而只抑制Notch信号,则会促进高MAPK活性的肿瘤细胞增殖;④ 这两种细胞亚群存在信号通路的表型可塑性,被抑制的信号通路可在治疗后重新活化;⑤ 同时靶向MAPK和NOTCH信号,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Targeting tumor cell plasticity by combined inhibition of NOTCH and MAPK signaling in colon cancer
05-16 DOI: 10.1084/jem.20171455
Cell子刊:调节一氧化氮代谢可缓解结肠炎及相关结肠癌
Cell Reports[IF:8.282]
① 精氨基琥珀酸裂解酶(ASL)水平以细胞特异性方式代谢调节一氧化氮(NO)合成;② 源自肠上皮细胞的NO通过减少巨噬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来缓解结肠炎,而免疫细胞衍生的NO与巨噬细胞活化相关,可恶化炎症;③ NO合成在肠上皮细胞中是抗结肠炎的天然防御机制;④ 对NO水平的代谢调节对结肠炎和炎症相关结肠癌是有益的;⑤ 通过上调ASL的表达以诱导肠上皮细胞产生内源性NO,可提高肠道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并减轻结肠炎和炎症相关的结肠癌。
Induction of Nitric-Oxide Metabolism in Enterocytes Alleviates Colitis and Inflammation-Associated Colon Cancer
05-15 DOI: 10.1016/j.celrep.2018.04.053
小肠隐窝中的一类干细胞或是肠癌起源之一
Stem Cell Reports[IF:7.338]
① 在肠道上皮有两种主要的干细胞群,一群是可快速增殖的位于隐窝底部潘氏细胞中间的Lgr5+干细胞,另一群是位于隐窝底部上方可抵抗损伤的储存干细胞;② 通过追踪标记发现,在小肠隐窝中Krt15可以标记干细胞,且有自我更新及多能性的特性;③ 该群干细胞可以抵抗高剂量辐照,并可促进上皮细胞再生;④ 但如果在该群干细胞中敲除掉抑癌基因Apc,则会导致干细胞过度增殖及肠癌的发生,提示该群细胞可能是肠癌起源之一。
Mouse Intestinal Krt15+ Crypt Cells Are Radio-Resistant and Tumor Initiating
05-24 DOI: 10.1016/j.stemcr.2018.04.022
肠道菌群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互作(综述)
Frontiers in Neuroendocrinology[IF:9.425]
① 肠道菌群是肠脑轴重要组分,将肠与中枢神经系统联系在一起,而中枢神经系统可通过内分泌系统调节多种生理学过程;② 菌群改变导致胃肠道产生不同的激素和作用于神经组织的代谢物,以及免疫因子,通过与宿主神经内分泌系统互作引起压力、饮食习惯、性行为、社交行为、认知及上瘾等行为改变;③ 需要更多研究和临床试验来证明肠道菌群与行为改变间的因果性;④ 性别对行为的影响、菌群与下丘脑-垂体轴等神经内分泌轴的互作是未来研究方向。
The Neuroendocrinology of the Microbiota-Gut-Brain Axis: A Behavioural Perspective
05-14 DOI: 10.1016/j.yfrne.2018.04.002
饮酒如何影响肠道菌群及精神疾病(综述)
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and Biological Psychiatry[IF:4.187]
① 肠道菌群失调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酗酒等精神疾病相关;② 菌群的变化通过菌群-肠-脑轴调节宿主行为,动物模型及人体研究均显示酗酒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及炎症水平增加;③ 酒精诱导菌群失调的机制尚未明确,可能是由于酒精对pH值、胆汁酸分泌/合成的改变引起了某些细菌的过度生长;④ 饮酒还可能破坏肠道屏障,引起细菌易位,导致大脑中小神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的活化;⑤ 戒酒后的短时间内,可增加饮酒引起的神经炎症。
Alcohol, microbiome, and their effect on psychiatric disorders
04-26 DOI: 10.1016/j.pnpbp.2018.04.015
水生所+香港城市大学:污染物PBDE可损害肠道菌群和健康
Environmental Pollution[IF:5.099]
① 成年斑马鱼暴露于真实环境浓度下的多溴二苯醚(PBDE),持续7天;② 肠道菌群群落发生性别特异性变化,支原体属、梭杆菌属等菌属消失,细菌多样性降低;③ PBDE影响肠道细菌代谢功能,包括能量代谢、毒力、呼吸、细胞分裂、细胞信号、压力应激等;④ 健康雄性斑马鱼的肠道中,神经信号、肠道屏障、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抗氧化能力、排毒功能都受到影响,雌性斑马鱼的肠道生理功能则无显著变化;⑤ PBDE对肝脏也有潜在影响。
Acute exposure to PBDEs at an environmentally realistic concentration causes abrupt changes in the gut microbiota and host health of zebrafish
05-03 DOI: 10.1016/j.envpol.2018.04.062
分娩方式影响一岁婴儿的肠道病毒组
PeerJ[IF:2.177]
① 宏基因组分析20例一岁婴儿的粪便病毒组,评估自发性阴道分娩(SVD)或剖腹产(CS)对病毒组成的影响;② 不同分娩方式导致不同的病毒群落,SVD婴儿具有更高的病毒和噬菌体多样性;③ CrAssphage(在人体肠道中丰度较高的病毒)是在生命早期获得,在不同分娩方式中没有检测到差异;④ 病毒群落从母亲到孩子的垂直传播可能在塑造早期生命菌群中发挥作用,研究早期肠道病毒组时应考虑分娩模式。
Viromes of one year old infants reveal the impact of birth mode on microbiome diversity
05-07 DOI: 10.6084/m9.figshare.5948443.v1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花开,小胖子,女巫,马丹辉,沈志勋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525 菌群研究再登Cell:生酮饮食抗癫痫,离不开肠道菌
0519 Cell新发现:一类饮食和菌群中的物质可诱导肠道炎症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