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后抗生素时代,对抗细菌感染有什么新
后抗生素时代,对抗细菌感染有什么新方法?
今天是第759期日报。
Nature子刊:干扰细菌的群体感应或是抗感染的新策略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24]
① 通过合成生物学手段将自诱导物-2(AI-2)合成通路导入哺乳动物细胞,形成设计师细胞(DC);② DC感应甲酰肽,通过级联反应放大信号并激活AI-2的合成,形成一个跨界的微生物调节装置;③ DC的甲酰肽感受器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对甲酰肽的响应浓度可低至2nM,对不能合成甲酰肽的酵母没有响应;④ DC产生的AI-2可影响哈维氏弧菌的群体感应相关行为,并削弱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⑤ 通过微调AI-2来调控菌群有望成为抗感染的新策略。
Designer cells programming quorum-sensing interference with microbes
05-08 DOI: 10.1038/s41467-018-04223-7
Nature子刊:抗菌肽有望恢复抗生素有效性
Nature Microbiology[IF:N/A]
① 分析60株抗生素耐药大肠杆菌对24种抗菌肽的敏感性,结果显示细菌耐药性会广泛增加对抗菌肽的敏感性(协同敏感性),而增加抗菌肽耐受性(交叉耐受性)的情况较少;② 临床相关的多重耐药突变增加了细菌对抗菌肽的敏感性;③ 协同敏感性形成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改变脂多糖(LPS)的合成调控,改变多重耐药细菌外膜的LPS结构;④ 抗菌肽甘氨酸 - 亮氨酸 - 酰胺作为佐剂与抗生素联用,可大幅恢复耐药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并减缓新耐药性的产生。
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 show widespread collateral sensitivity to antimicrobial peptides
05-24 DOI: 10.1038/s41564-018-0164-0
Nature Reviews:饮食如何影响IBD(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13.678]
① 西式饮食(红肉、加工食品、精制糖、饱和脂肪)增加IBD的风险;② 可能的机制包括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破坏肠道屏障功能,改变促炎症性Th17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③ 地中海饮食(摄入大量水果与蔬菜、全谷物及海鲜)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维持完整的肠道屏障功能,平衡Th17细胞与Treg的比例;④ 在一些前瞻性研究中,发现亚油酸、血红素铁等与IBD风险增加相关,DHA、膳食纤维、锌、钾、牛奶等与IBD风险降低相关。
The role of diet in the aetiopathogenesi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05-22 DOI: 10.1038/s41575-018-0022-9
HIV感染者的肠道菌群组成与代谢变化
ISME Journal[IF:9.664]
① 选取39名HIV感染者(12名未经处理的病毒血症患者、18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应答者,9名非应答者)、15名健康人进行肠道菌群分析;② 在HIV感染者中,具有转录活性的菌群可通过过表达与氧化应激抗性相关的通路,以适应炎症环境;③ HIV相关菌群中,转录活性最高的为厚壁菌门,且抗炎症通路(包括短链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吲哚产生等)表达降低;④ 肠道菌群的分类学组成与HIV相关生物标志物表现出显著关联。
Interplay between gut microbiota metabolism and inflammation in HIV infection
05-23 DOI: 10.1038/s41396-018-0151-8
口服丁酸盐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胖瘦有别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Gastroenterology[IF:3.923]
① 纳入9名健康瘦男性及10名代谢综合征男性患者,每日口服4g丁酸钠,持续4周;② 口服丁酸盐对血浆及粪便中的丁酸水平无影响,但显著改变了血浆及粪便中其它短链脂肪酸的水平;③ 在外周及肝脏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上,仅有健康瘦子得到了显著改善;④ 相比于代谢综合征患者,健康瘦子的棕色脂肪组织(BAT)基础活性更高,但在口服丁酸盐4周后,两组间的BAT活性无显著差异。
Differential metabolic effects of oral butyrate treatment in lean versus metabolic syndrome subjects
05-25 DOI: 10.1038/s41424-018-0025-4
益生菌或可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焦虑及炎症
Beneficial Microbes[IF:2.923]
① 纳入2项符合标准的先导性研究(共包括83名受试者),均为随机双盲对照,分析益生菌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的疗效;② 持续使用干酪乳杆菌代田株8周治疗CFS患者,可显著降低焦虑评分,并且在治疗结束后显著改变了粪便菌群组成;③ 利用婴儿双歧杆菌35624治疗CFS患者8周,可降低炎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④ 尽管上述2株益生菌在调节CFS患者的焦虑与炎症中有效,但还需更多的研究证实益生菌在CFS及纤维肌痛综合征(FMS)中的作用。
Are probiotic treatments useful on fibromyalgia syndrome or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04-26 DOI: 10.3920/BM2017.0125
罗伊氏乳杆菌改善自闭症小鼠的症状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IF:5.964]
① Shank3基因敲除的自闭症小鼠模型的肠道菌群中,若干种属的丰度发生改变;② 其中,罗伊氏乳杆菌减少,其丰度与脑内GABA受体亚基的表达水平正相关;③ 6种关键细胞因子的血浆水平发生改变,这种免疫失调存在性别差异;④ 给Shank3敲除小鼠补充罗伊氏乳杆菌,减弱了雄性小鼠的非社会行为,降低了雌雄性小鼠的重复行为,对小鼠脑内GABA受体和催产素表达的影响有性别差异;⑤ 自闭症相关遗传突变可影响特定肠道细菌丰度,益生菌或能用于治疗。
Dysbiosis of microbiome and probiotic treatment in a genetic model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05-19 DOI: 10.1016/j.bbi.2018.05.015
办公楼内的空气菌群有何特征?
Air Quality, Atmosphere and Health[IF:3.184]
① 对比波兰的自然通风房间及空调房间的室内外空气菌群;② 通过培养法共鉴定出12个物种,室内最常见的是Macrococcus equipercicus、滕黄微球菌D、木糖葡萄球菌,室外最常见的是芽孢杆菌属物种;③ 办公楼室内空气细菌大多相对新鲜且来自人体,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性存在于Macrococcus菌属中;④ 空调房间的细菌气溶胶办公室建筑暴露剂量(OBED)低于自然通风房间,而细菌气溶胶的动力学中位数直径(MMAD)则在空调房间中更高。
Microbiological indoor air quality in an office building in Gliwice, Poland: analysis of the case study
05-12 DOI: 10.1007/s11869-018-0579-z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gaoch,女巫,沈志勋,mildbreeze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525 菌群研究再登Cell:生酮饮食抗癫痫,离不开肠道菌
0519 Cell新发现:一类饮食和菌群中的物质可诱导肠道炎症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