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人体菌群研究:向机制和应用迈进 热心-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人体菌群研究:向机制和应用迈进 热心

发布时间:2020-06-30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人体菌群研究:向机制和应用迈进

今天是第711期日报。


Nature子刊:人体菌群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必读综述)

Nature Medicine[IF:29.886]

① 人体菌群已证实与多种疾病相关,菌群研究正从描述和关联性研究,向机制和应用性研究转变;② 每个人高度个性化的菌群受许多因素共同影响:发育早期的遗传和免疫互作、所处身体部位、饮食、抗生素、生活方式;③ 人体菌群不断发生着动态变化,弹性和稳定性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并存,菌群的变化率存在个体差异;④ 研究菌群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应注意:深入菌株层面,在人群研究中鉴定疾病相关菌群特征用动物实验验证,菌群特征可作为疾病标志物。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microbiome

04-10  DOI: 10.1038/nm.4517

Science子刊:又一黑科技,用手机就能测血压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IF:16.796]

① 在这项技术里,当用户用手指按压手机,下部动脉的外在压力持续增加;② 智能手机因而感应这种压力,生成对应的血压示波,并提供反应这种压力的视觉回馈结果,计算收缩压和舒张压;③ 精度与准确度测试,通过与传统血压仪相比,大约90%的用户在1-2次使用后学会了测量时的手指动作;④ 并且其偏差和准确度误差(40-50mmHg血压范围)分别为:收缩压3.3和8.8 mmHg,舒张压-5.6和7.7 mmHg;⑤ 这种误差与手指袖套式血压仪相当。

Smartphone-based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via the oscillometric finger-pressing method

03-07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p8674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瘦素在肥胖中的作用(综述)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IF:28.88]

① 中枢神经系统根据体内能量贮备调节能量摄取和消耗,维持持续性肥胖,脂肪细胞来源的瘦素及其受体(LEPR)是关键调节因子;② 反馈抑制、炎症、神经胶质增生和内质网应激等一系列机制影响瘦素的活性,妨碍控制身体能量稳态的系统,促进或维持肥胖;③ LEPR信号传导通路增强可能介导某些肥胖相关的下丘脑功能改变;④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如何限制瘦素的功能机制和相对作用,提高瘦素-LEPR信号传导和/或其他激活瘦素调节的神经通路以逆转肥胖。

Leptin and the maintenance of elevated body weight

01-11  DOI: 10.1038/nrn.2017.168

Cell子刊:李斯特菌如何突破肠道上皮屏障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4.946]

①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等致病菌可突破肠上皮细胞构成的屏障;② 李斯特菌粘附蛋白(LAP)可通过促进TNF-α和IL-6的释放,引起肠上皮屏障功能障碍,促进细菌易位;③ LAP与其表面受体Hsp60相互作用,激活NF-κB信号通路,通过紧密连接蛋白1、闭合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胞内再分布,促进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介导的上皮屏障开启;④ 药物抑制MLCK或NF-κB或敲除MLCK,可抑制小鼠体内的接合蛋白错误定位及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易位。

Listeria Adhesion Protein Induces 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 Dysfunction for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03-28  DOI: 10.1016/j.chom.2018.03.004

高能所邢更妹+药植所吴崇明等:警惕食品中添加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Nanoscale[IF:7.367]

①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 NP)被广泛应用于口香糖、糖果、布丁中,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尚未明确;② 小鼠分别口服两种晶相的TiO2 NP(金红石及锐钛矿)28天,钛元素在脾脏、肺部、肾脏中聚集,但对器官组织学特征无显著影响;③ 金红石NP(而非锐钛矿NP)可增长肠绒毛,并导致不规则的绒毛上皮细胞排列;④ TiO2 NP不会降低肠道菌群多样性,但改变了肠道菌群的结构,金红石NP的影响更为显著;⑤ 不同晶相的TiO2 NP对不同菌属的影响不同。

Oral Administration of Rutile and Anatase TiO2 Nanoparticles Shifts Mouse Gut Microbiota Structure

03-28  DOI: 10.1039/C8NR00386F

北大陈兴+上交王炜:抗生素荧光探针标记革兰氏阴性/阳性活菌

Chemistry[IF:2.625]

① 研发了一种基于多粘菌素B的荧光探针,可选择性地在活菌群中标记革兰氏阴性菌;② 合成共轭连接了Cy3荧光分子的多粘菌素B,确认其可用于特异性标记革兰氏阴性菌;③ 与可用于特异性标记革兰氏阳性菌的荧光探针联用(基于万古霉素的Vanco-Cy5),可在小鼠肠道、人体口腔、土壤、原油等环境中实现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的双色特异性/高覆盖度的标记;④ 该荧光探针可用于在热固定痰涂片对细菌进行染色,在临床微生物中具有应用前景。

Antibiotics-based fluorescent probes for selective labeling of Gram-negative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 in living microbiotas

04-03  DOI: 10.1007/s11426-018-9236-5

JID:采样和测序方法对毛囊菌群分析有影响吗?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IF:6.287]

① 选取12名志愿者,对比不同方法收集到的面颊皮肤样本的菌群多样性(表面擦拭、鼻头贴、氰基丙烯酸盐粘合剂胶粘下的毛囊活检样本);② 并比较不同测序方法的结果:包括16S rRNA测序及全基因组测序(WGS);③ WGS获取的物种多样性(包括病毒)高于16S rRNA测序,而不同采样方法获得的细菌或真菌物种的相对丰度、菌群总体多样性无显著差异;④ 皮肤表面的病毒组成与毛囊相比有所差异;⑤ 不同采样方法不影响痤疮丙酸杆菌的鉴定。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Follicular Microbiome: Implications for Acne Research

03-13  DOI: 10.1016/j.jid.2018.02.038

FM:肠道菌群影响瑞舒伐他汀的降脂效果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4.076]

① 64名高血脂病人每天服用10mg瑞舒伐他汀4-8周,所有病人的血脂显著降低;② 第一组病人服药4周后血脂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分别降低58.5%、26.6%;③ 第二组病人服药8周后血脂依然偏高,LDL-C、TC分别降低了41.9%、31.2%;④ 两组菌群的多样性、组成不同,29个分类群在第一组更丰富,13个分类群在第二组更丰富;⑤ 厚壁菌门和梭杆菌门与LDL-C呈负相关,蓝细菌和黏胶球形菌与LDL-C呈正相关,性别和年龄与菌群相关。

Gut Microbiome Associates with Lipid-Lowering Effect of Rosuvastatin in vivo

03-22  DOI: 10.3389/fmicb.2018.00530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兵兵,花开,女巫,沈志勋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410 口腔菌群:人体健康的另一面镜子

0409 蔡军等再发高分文,阜外引领心血管相关菌群研究

0408 近1年魏泓团队爆发:17文+9通讯+2 Science+IF 180 !

0407 消灭耐药菌,多项抗生素研发成果登上顶级期刊

0406 用对实验模型,研究菌群和疾病才能事半功倍

0405 饮食vs菌群+减肥,看看近期的人体试验

0404 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医疗健康领域的必然趋势

0403 《科学》详述癌症免疫疗法中菌群的关键作用

0402 破除旧观念:肠道寄生虫与健康的关系没那么简单

0401 3月,最值得看的41篇菌群文献!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6307965.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