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菌群新进展再登Nature 肠炎/癌近期高水平
菌群新进展再登Nature 肠炎/癌近期高水平研究
今天是第671期日报。
Nature:对菌群的影响,环境大于宿主基因!
Nature[IF:40.137]
① 肠道菌群没有显著的家族遗传倾向,宿主的遗传背景对肠道菌群结构影响甚微;② 居住在一起但没有亲缘关系的人群,拥有高度相似的肠道基因结构;③ 饮食、药物和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影响了>20%的人群个体间菌群差异;④ 相较于只考虑人体遗传背景的计算模型,将菌群数据纳入统计指标可以显著提高对体质状况的预测精确性,如预测血糖和肥胖症等;⑤ 通过改变菌群来改善治疗效果的方法有望在人群中推广,而不用考虑宿主的遗传背景。
Environment dominates over host genetics in shaping human gut microbiota
02-28 DOI: 10.1038/nature25973
Nature子刊:结肠肿瘤中“学坏”的常驻巨噬细胞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24]
① 肠道固有层中驻留的F4/80hi巨噬细胞,在成年后主要是MHCIIhi亚群,需血液中来自骨髓的CCR2+单核细胞的持续补给;② MHCIIlow亚群主要存在于新生儿中,到成年逐渐消失,但在模型小鼠的结肠腺瘤中,该亚群不仅被保留,且成为驻留肿瘤的主要巨噬细胞亚群;③ 结肠肿瘤中的F4/80hi巨噬细胞代谢表型改变,且不依赖CCR2+单核细胞而能自我更新增殖,CSF1或是促进因子;④ 这些在肿瘤微环境中改变表型的巨噬细胞可促进肿瘤,或是潜在的治疗靶点。
The tumour microenvironment creates a niche for the self-renewal of tumour-promoting macrophages in colon adenoma
02-08 DOI: 10.1038/s41467-018-02834-8
Immunity:GPR183感应氧固醇,调控ILC3影响结肠炎
Immunity[IF:22.845]
① 具有诱导淋巴组织功能的3型天然淋巴细胞(ILC3),表达G蛋白偶联受体GPR183,可感应胆固醇代谢物氧固醇;② 7α,25-OHC是一种氧固醇,是GPR183的配体,可作为ILC3的化学引诱物,在小鼠结肠中吸引ILC3向隐窝斑和孤立淋巴滤泡迁移;③ GPR183与成纤维细胞基质细胞在局部生成的7α,25-OHC,对这些结肠淋巴结构的形成有重要影响;④ 炎症信号可增加7a,25-OHC生成,经GPR183促进结肠炎中的炎性细胞浸润;⑤ Gpr183基因缺陷小鼠对结肠炎易感性降低。
Oxysterol Sensing through the Receptor GPR183 Promotes the Lymphoid-Tissue-Inducing Function of Innate Lymphoid Cells and Colonic Inflammation
01-16 DOI: 10.1016/j.immuni.2017.11.020
Science子刊:多组学法深度解析结肠炎发病机制
Science Signaling[IF:6.494]
① 综合RNA芯片、总蛋白质质谱和磷蛋白质谱的多组学方法,整合分析结肠炎模型和对照小鼠结肠中差异表达的基因;② 对数据的分析表明,在结肠炎中失调的信号通路,在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数据中存在部分一致性;③ 但也有大量不一致,如某些基因的转录主要发生在远端器官(肝脏/骨髓),而其蛋白则在结肠炎症中富集;④ 分析磷蛋白质谱,结合IBD患者基因表达数据,鉴定出激酶Pak信号或是结肠炎的驱动因素,其抑制药物可显著缓解小鼠结肠炎。
Integrated in vivo multiomics analysis identifies p21-activated kinase signaling as a driver of colitis
02-27 DOI: 10.1126/scisignal.aan3580
CR:IBD风险基因或具有抑癌作用
Cell Reports[IF:8.282]
① 非受体2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N2)的基因变异与炎症性疾病相关;② 特异性敲除小鼠髓样细胞的Ptpn2基因促进肠道炎症,但经白细胞介素-1β(IL-1β)调节抑制结肠炎相关的肿瘤形成;③ PTPN2缺失小鼠的炎症小体配体分子ASC磷酸化水平升高,导致炎症小体装配增加,提高成熟IL-1β的产生水平;④ 髓样细胞的PTPN2直接调节炎症小体活性和IL-1β的产生,抑制结肠炎中的促炎反应,但促进肠道肿瘤的产生。
PTPN2 Regulates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and Controls Onset of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and Colon Cancer
02-13 DOI: 10.1016/j.celrep.2018.01.052
Gut:显微镜下结肠炎的疾病活动指数
Gut[IF:16.658]
① 选取175名显微镜下结肠炎(MC)患者,建立显微镜下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MCDAI);② 对MC患者进行IBD问卷调查(IBDQ)及胃肠道症状评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鉴定出可最好地预测医生评估结果(PGA)的症状;③ 将这些症状加权后结合,生成MCDAI,分析MCDAI与IBDQ之间的关联;④ 与PGA独立相关的症状包括:每日未成形粪便的数量、是否夜间排便、腹痛、体重降低、大便紧迫及失禁;⑤ MCDAI分数每下降一个单位,IBDQ表示的生活质量上升一个单位。
Development of a Microscopic Co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2016-12-13 DOI: 10.1136/gutjnl-2016-313051
Nature Reviews:梭杆菌属或促结直肠癌转移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13.678]
① 结直肠癌(CRC)病人肠道梭杆菌属丰度增加;② 最近研究发现,梭杆菌属在CRC起始中的作用可能不大,但可与其它种属的细菌共同作用,促进CRC向肝脏转移;③ 病人来源的移植瘤实验中,若用可杀死梭杆菌属的抗生素甲硝唑处理小鼠,则肿瘤无法生长,而用对梭杆菌无效的抗生素,则可移植成功;④ 梭杆菌属含量高的盲肠/升结肠癌可降低患者生存率,说明结肠中的位置和定殖水平对梭杆菌属介导的肿瘤发生有重要作用;⑤ 或可靶向梭杆菌属来治疗CRC。
Colorectal cancer: Hand-in-hand - colorectal cancer metastasizes with microorganisms
01-17 DOI: 10.1038/nrgastro.2017.186
JAMA:肠道菌群对癌症免疫治疗的影响
JAMA[IF:44.405]
① 近期的两篇文章说明患者的肠道菌群可能会影响PD-1抑制剂的药效;② 在采用免疫疗法前使用抗生素会降低患者的生存率,且发现肠道Akk菌与最好的临床应答相关,并推测Akk菌释放的细胞因子IL-12可能帮助抗癌;③ 有多样化的肠道菌群的患者对PD-1抑制剂有更好的反应,且发现有丰富的柔嫩梭菌属和梭菌科菌群的患者可能有更显著的免疫治疗效果;④ 肠道菌群是如何影响癌症患者免疫治疗效果、以及临床治疗中患者应如何应对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Gut Microbes May Shape Response to Cancer Immunotherapy
02-06 DOI: 10.1001/jama.2017.12857
Nature子刊:肠道菌群在免疫治疗中的潜在商机
Nature Biotechnology[IF:41.667]
① 一些有名的癌症研究中心将开始与菌群生物技术公司合作,来探讨肠道菌群在病人对免疫治疗应答中的作用;② 免疫检查点抑制性抗体发挥功效与肠道菌群有关,但其中机制一直不清楚,直到2015年在小鼠中的研究结果发表,而近日在病人身上的临床数据也相继发表;③ 通过比较应答PD-1单抗存在差异的病人的菌群变化,发现有应答的患者菌群多样性更好,长双歧杆菌等丰度更高;④ 通过寻找与肿瘤抗原相似的菌群抗原表位,后者可作为潜在的疫苗靶点。
Gut bacteria link to immunotherapy sparks interest
02-06 DOI: 10.1038/nbt0218-121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小肠君,mildbreeze,女巫,沈志勋,小胖子,陈绮翎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