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FMT新突破:追踪菌株,预测患者的术后-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FMT新突破:追踪菌株,预测患者的术后

发布时间:2020-07-05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FMT新突破:追踪菌株,预测患者的术后菌群

今天是第665期日报。

Cell子刊:在菌株水平追踪FMT前后的菌群变化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4.946]

① 分析18位复发艰难梭菌感染患者在粪菌移植(FMT)期间和前后的肠道菌群;② 成功建模预测细菌在患者中的植入情况,并开发出用于解析菌株动态变化的方法Strain Finder;③ FMT后患者的菌群动态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是来自患者、供体和环境细菌的复杂混合,FMT疗效或取决于某些特定菌株的植入;④ 细菌植入情况主要取决于在供体和患者中原来的丰度+细菌类别,来自供体某菌种的多个菌株以“全或无”的方式定殖;⑤ 这些原理在其他FMT数据中得到验证。

Strain Tracking Reveals the Determinants of Bacterial Engraftment in the Human Gut Following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02-14  DOI: 10.1016/j.chom.2018.01.003

Cell子刊:不同肠道微环境中的细菌互作及竞争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4.946]

① 利用霍乱弧菌的DNA接合转移,以跟踪兔模型体内细菌间发生直接接触的位点,并测定6型分泌系统(T6SS)介导的细胞杀伤作用发生的位置;② 大部分接触依赖型的细胞间互作发生于远端小肠和盲肠;③ T6SS赋予了霍乱弧菌在小肠中段定殖的竞争优势,而在远端小肠和盲肠处,T6SS介导了霍乱弧菌种群内部的竞争;④ 宿主体内由细菌接合引起的DNA转移频率高于体外试验;⑤ 依赖接触的细胞间互作以及T6SS,对霍乱弧菌在肠道的定殖具有重要作用。

Tracking Vibrio cholerae Cell-Cell Interactions during Infection Reveals Bacterial Population Dynamics within Intestinal Microenvironments

02-02  DOI: 10.1016/j.chom.2017.12.006

GM:遗传因素对不同部位菌群的影响不一样

Genome Medicine[IF:7.071]

① 选取来自人类微生物组项目(HMP)中的298个健康志愿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宿主遗传因素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菌群的影响;② 胃肠道及口腔菌群的组成特征与宿主遗传因素相关,例如FUT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分泌状态及LCT基因附近的与乳糖不耐受相关的突变体与粪便双歧杆菌丰度相关;③ 但鼻孔和阴道菌群的组成特征与遗传因素无显著关联;④ 在不同的身体部位,菌群特征与遗传因素的相关性有所差异。

Host genetic variation and its microbiome interactions within the 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01-29  DOI: 10.1186/s13073-018-0515-8

Nature子刊:绿脓杆菌中T3SS可改变宿主细胞表观遗传

Nature Microbiology[IF:N/A]

① 由绿脓杆菌引起的宿主细胞组蛋白H3去磷酸化修饰,依赖T3SS分泌系统,反应的发生与感染时间有关;② PopB-PopD易位子作为新的T3SS作用分子,引发组蛋白的去磷酸化和去乙酰化修饰反应,是一种膜孔形成毒素;③ 绿脓杆菌通过T3SS将PopB-PopD注射进宿主细胞后离开,PopB-PopD遗留在宿主细胞膜上形成钾离子通道,引起磷酸化组蛋白H3丝氨酸10的去磷酸化,破坏组蛋白网络;④ 蛋白磷酸酶PP1参与细胞内的磷酸化组蛋白H3丝氨酸10的去磷酸化反应。

Pore-forming activity of th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translocon alters the host epigenome

02-05  DOI: 10.1038/s41564-018-0109-7

ISME:小鼠肠道菌群中的溶原性细菌

ISME Journal[IF:9.664]

① 在C57BL/6J小鼠中检测溶源性细菌的丰度和多样性;② 大部分共生细菌被鉴定为溶源菌,与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相比,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中有更多的溶源性细菌;③ 前噬菌体与游离噬菌体的宏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前噬菌体可能自发诱导为活性噬菌体,饮食干预可改变诱导的前噬菌体的组成;④ CRISPR-Cas系统在少数共生细菌中存在,对肠道噬菌体有活性的较少;⑤ 细菌-噬菌体感染网络为“嵌套-模块化”结构,噬菌体在肠道生态中导致溶源性的流行。

Lysogeny is prevalent and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murine gut microbiota

02-07  DOI: 10.1038/s41396-018-0061-9

第三军医大:氧化三甲胺诱导血管炎症的新机制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IF:4.863]

① 氧化三甲胺(TMAO)可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ApoE-/-小鼠主动脉的炎症,并在体外和体内促进NLRP3和活化的caspase-1 p20的表达,并增强caspase-1的活性;② caspase-1抑制剂、NLRP3抑制剂、NLRP3 siRNA可减弱TMAO诱导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抑制HUVEC中的炎症;③ 在HUVEC和ApoE-/-小鼠主动脉中,TMAO刺激线粒体的氧化应激(ROS),抑制SOD2激活和SIRT3表达;④ 在HUVEC和小鼠动脉中,清除ROS或敲除SIRT3可减弱NLRP3炎症小体激活。

Trimethylamine-N-Oxide Induces Vascular Inflammation by Activating the NLRP3 Inflammasome Through the SIRT3-SOD2-mtROS Signaling Pathway

2017-09-04  DOI: 10.1161/JAHA.117.006347

Neurotherapeutics:肠道菌群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综述)

Neurotherapeutics[IF:5.166]

① 肠道菌群与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产生多向相互作用;② 益生菌可能通过免疫调节及减少肠道屏障菌群易位作用,影响神经内分泌生理稳态;③ 无菌小鼠的皮质酮水平及HPA轴活性上升,表明肠道菌群对HPA轴发育及神经调节的中心作用;④ 受肠道菌群初始组成的差异、抗生素的脱靶效应等因素影响,口服抗生素可产生有益或有害影响;⑤ 同时,肠道菌群、神经内分泌系统间的通讯还可能与免疫系统、肠道-血脑屏障等系统相关。

Gut Microbiota and the Neuroendocrine System

01-27  DOI: 10.1007/s13311-017-0600-5

Microbiome:食物链如何影响鲈鱼的肠道菌群

Microbiome[IF:8.496]

① 将鲈鱼暴露于捕食者和不同食物配给中,检测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功能变化,以及变化是否与宿主性别相关;② 鲈鱼个体的肠道菌群组成对食物配给和捕食者的存在有显著反应;③ 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随捕食者的存在而下降,鉴定出因捕食者而增加的一组不同细菌门中的23个分类群;④ 食物配给和捕食压力影响肠道菌群的代谢库,如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辅因子代谢和维生素;⑤ 食物配给对鲈鱼肠道菌群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Effects of predation stress and food ration on perch gut microbiota

02-06  DOI: 10.1186/s40168-018-0400-0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小肠君,陈绮翎,女巫,洋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223 低碳水饮食改善脂肪肝,菌群来帮忙

0214 迎新春:华人团队近期肠道和菌群研究大放送

0213 再添实锤:婴儿特应性皮炎与肠道菌群有关

0212 菌群与免疫疾病的因果性研究:如何开展?有何进展?

0211 Nature新研究:肠道免疫细胞如何“耐受”致病共生菌

0210 两篇Cell子刊,再次聚焦肠道

0209 吃太咸,易变笨,根子可能在肠道!

0208 高通量+无偏差:16/18S测序新方法登上NBT

0207 中科院先进院亮剑:肠道中的“细菌杀手”与糖尿病有关

0206 肥胖菌群的“小动作”:重编表观遗传促肥胖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705801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