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吃太咸,易变笨,根子居然在肠道! 热-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吃太咸,易变笨,根子居然在肠道! 热

发布时间:2020-07-06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吃太咸,易变笨,根子居然在肠道!

今天是第658期日报。

Nature子刊:吃得太咸,或损害血管伤认知

Nature Neuroscience[IF:17.839]

① 高盐饲料喂食小鼠8周后,其学习和记忆脑区的静息脑血流量明显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生成的一氧化氮(NO)减少,行为测试中表现认知功能障碍;② 其机制为:高盐使小鼠小肠TH17细胞增加,导致血浆IL-17明显升高;③ 循环中的IL-17通过Rho激酶抑制性磷酸化内皮NO合成酶,减少脑内皮细胞NO生成,最终促进内皮功能紊乱和认知障碍;④ 恢复正常饮食或使用Rho激酶抑制剂干预,小鼠脑血流量和血管内皮功能恢复正常,逆转高盐饮食带来的后果。

Dietary salt promotes neurovascular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 through a gut-initiated TH17 response

01-15  DOI: 10.1038/s41593-017-0059-z

Nature子刊:少吃点盐,对大脑有好处

Nature Neuroscience[IF:17.839]

① Faraco等人在一项最新研究中发现,饮食中过多的盐可导致小鼠的神经血管损伤及认知功能障碍;② 高盐饮食增加了小鼠的小肠Th17细胞,并导致血浆IL-17升高;③ IL-17可抑制血管内皮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减少脑内皮细胞中的一氧化氮浓度,降低学习和记忆脑区的静息脑血流量,从而导致内皮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④ 恢复正常饮食或通过药物干预,可逆转高盐饮食带来认知功能下降。

Skip the salt: your brain might thank you

01-25  DOI: 10.1038/s41593-018-0068-6

Nature Reviews: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卫生假说(必读综述)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IF:39.932]

① 流行病学统计和动物实验数据显示,感染性疾病发病率的下降伴随着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发病率的攀升;② 肠道菌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复杂,可缓解也可促进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其机理与免疫调节有关;③ 来自病原体和共生菌的外来抗原与自身免疫抗原形成抗原竞争,缓解自身免疫反应;④ toll样受体介导病原体和共生菌对自身免疫疾病的预防:toll样受体是外来抗原的共同受体,外来抗原的持续作用使toll样受体脱敏,避免和缓解自身免疫疾病。

The hygiene hypothesis in autoimmunity: the role of pathogens and commensals

2017-10-16  DOI: 10.1038/nri.2017.111

Lancet子刊:不同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有不同的血压干预目标

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IF:19.742]

①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相对于普遍的收缩压干预目标水平,个性化的收缩压目标范围可能改善心血管疾病结果,并减少不良事件;② 一些指南已开始考虑使用个性化的收缩压目标,但支持这一改变的证据还较少;③ 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对于多数患者,收缩压应小于140mm Hg,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的患者,收缩压应小于130mm Hg;④ 使用个性化的收缩压目标范围,可避免由于过度降压导致的心肌缺血、晕厥等事件,也更适用于那些失去了自主能力的老年人。

Personalised blood pressure ranges in type 2 diabetes?

01-29  DOI: 10.1016/S2213-8587(18)30002-0

mBio:嗜酸乳杆菌可帮助宿主吸收饮食中的植物糖苷

mBio[IF:6.956]

① 在含有小芳香族糖苷配基的单糖苷/二糖苷修饰的膳食植物糖苷中,检测嗜酸乳杆菌的生长;② 转录组分析揭示了嗜酸乳杆菌的宿主互作基因的上调,其中包括2个分别编码磷酸转移酶系统(PTS)转运蛋白及磷酸化-β-糖苷酶的基因位点,两者分别介导了植物糖苷的摄取和去葡糖基化;③ 使上述两种转运及水解基因失活后,可显著抑制嗜酸乳杆菌的生长;④ 细胞内去葡糖基化后,植物糖苷的糖苷配基被外化,从而可被宿主吸收,或被其它细菌分类群修饰。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Metabolizes Dietary Plant Glucosides and Externalizes Their Bioactive Phytochemicals

2017-12-21  DOI: 10.1128/mBio.01421-17

mBio:嗜酸乳杆菌帮助宿主利用植物糖苷

mBio[IF:6.956]

① 植物化学物质是药物发现的一大来源,肠道菌群可调节植物化学物质的生物利用度及生活活性;② Theilmann等人在一项最新研究中发现,肠道共生菌嗜酸乳杆菌可将植物糖苷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生物活性植物化学物质;③ 嗜酸乳杆菌可利用特定的转运蛋白摄取植物糖苷,并利用β-糖苷酶将其去葡糖基化后外化,使宿主可吸收代谢产物,或使其它细菌分类群可对代谢产物进行新的修饰。

Microbial Unmasking of Plant Glycosides

01-30  DOI: 10.1128/mBio.02433-17

TP:“抑郁”菌群或可改变肝脏代谢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IF:4.73]

① 将重度抑郁症(MDD)患者或健康个体的粪菌移植给小鼠,行为测验表明MDD小鼠可作为抑郁症模型;② 用多种方法分析菌群对肝脏代谢组的影响,发现MDD小鼠有191种代谢物水平发生变化(106种降低,85种升高),与脂质和能量代谢、氧化应激有关;③ 结合另一种抑郁症小鼠的蛋白质组分析,表明MDD发病机理可能涉及肝脏代谢改变;④ 对MDD小鼠多部位样本的代谢物进行综合分析,氨酰tRNA生物合成在MDD小鼠中显著改变,粪便中的代谢物与肝脏的最相关。

Metabolite identification in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mouse livers and combined proteomics with chronic unpredictive mild stress mouse livers

01-31  DOI: 10.1038/s41398-017-0078-2

ADR:一文读懂龋齿菌群(综述)

Advances in dental research[IF:N/A]

① 频繁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导致口腔菌群失调,增加口腔中的产酸细菌及耐酸细菌;② 厌氧培养方法揭示了龋齿与放线菌属及相关物种之间的关联,Scardovia wiggsiae及某些放线菌属物种具有产酸、耐酸等致龋齿性;③ 变异链球菌与口腔卫生不良且缺乏护理的高度龋齿群体相关,低龋齿人群链球菌检测较低,但有其他产酸类群;④ 在某些疾病中可选择推定的致龋物种进行测定,但更多龋齿人群需要测定多种物种以确定其龋齿状况。

The Caries Microbiome: Implications for Reversing Dysbiosis

02-01  DOI: 10.1177/0022034517736496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this little piggy,沈志勋,小肠君,mildbreeze,小扣啊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7068018.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