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2018热热热:Nature首期封面,也是肠道菌~
2018热热热:Nature首期封面,也是肠道菌~
今天是第625期日报。
Nature:精准消灭肠道特定细菌,改善结肠炎!
Nature[IF:40.137]
这是首次报道精准编辑特定细菌可改善肠道炎症:① 在肠道炎症性疾病中,往往伴随着率属于变形菌门肠杆菌科的兼性厌氧菌过度滋生;② 肠杆菌科的细菌存在一些很特别的钼辅助因子依赖性呼吸通路,这些通路只在炎症发作期间活跃;③ 而在此期间使用钨酸盐能选择性抑制这些通路,从而阻止肠杆菌科细菌的扩张;④ 而在正常稳态下,钨酸盐只会对肠道菌群的结构产生微小改变;⑤ 在结肠炎小鼠模型中,钨酸盐介导的菌群编辑降低了肠道炎症的严重程度。
Precision editing of the gut microbiota ameliorates colitis
2018-01-03 DOI: 10.1038/nature25172
Nature:利用超声波实时监控细菌在肠道的分布
Nature[IF:40.137]
① 在细菌中表达"声学响应基因",它编码的气囊中空结构组件能散射声波并产生超声波可探测到的回声;② 压力脉冲可让气囊破裂,超声波信号就此消失,这可在追踪含气囊的细胞的位置时改善信号监测质量;③ 研究者构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气囊,它们在不同的压力脉冲水平下破裂,这使得通过超声波可以区分出携带这两种气囊的细胞;④ 将表达不同气囊的细菌菌株植入小鼠,可实现对它们的非侵入性体内时空监测,可了解它们在小肠或结肠的实时动态分布。
Acoustic reporter genes for noninvasive imaging of microorganisms in mammalian hosts
2018-01-03 DOI: 10.1038/nature25021
Nature:追踪肠道微生物,有了超声波方法
Nature[IF:40.137]
① 实时监测小鼠肠道深处不可利用光学显微镜追踪的细胞种群的意义重大,但很困难;② Bourdeau等人发现可在细菌中表达“声学响应基因”,其编码的气囊结构能散射声波;③ 利用超声波监测回声信号,可实时监控小鼠肠道内细菌的分布;④ 这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比如可用这样的技术实时监测肿瘤相关微生物分布,并可能为基于微生物的肿瘤疗法提供效果监测工具;⑤ 这项技术还可以与“光声成像”等技术结合使用,实现更全面监测肠道菌群的时空动态变化。
Ultrasound approach tracks gut microbes
2018-01-03 DOI: 10.1038/d41586-017-08911-0
BBI:开脑洞,肠道菌群可能影响个性?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IF:5.964]
① 尽管差别甚微,研究发现个性特点与菌群多样性存在显著关联;② 将NEO人格问卷(开放性/神经质/尽责性/外向型/宜人性)与肠道菌群16S rRNA测序结果结合分析;③ 排除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和饮食的影响,高神经质-低尽责性人群的肠道中,γ-变形菌纲和变形菌门的丰度较高;④ 高尽责性人群的肠道中,一些常见的产丁酸细菌(如毛螺菌科)的丰度较高;⑤ 虽然缺乏全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信息,该研究是探索脑-肠轴联系和行为学的有趣尝试。
Correlation between gut microbiota and personality in adul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2017-12-24 DOI: 10.1016/j.bbi.2017.12.012
FM:利用菌群治疗2型糖尿病,有何新思路(综述)
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6.429]
① 用粪菌移植等方法已在动物实验中证明,肠道菌群失调介导了饮食诱发的2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② 疾病早期,菌群失调可引发肠道屏障受损,使肠道细菌及其产物(LPS、PG等)易位到外围代谢组织,引发慢性低度炎症;③ 肠道菌群代谢的短链脂肪酸,经GPCR等受体介导的一系列营养感应信号通路,影响宿主外围组织的能量代谢;④ 用饮食干预和粪菌移植调节菌群,用各种药物调整影响肠道屏障和功能的关键因子,甚至疫苗,都可作为新型治疗策略。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Drives and Implies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Diabetes Mellitus and Related Metabolic Diseases
2017-12-20 DOI: 10.3389/fimmu.2017.01882
FI:共生菌群是对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力量(综述)
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6.429]
① 共生菌群影响宿主免疫的形成,并帮助宿主抵抗病原体、避免发生感染性疾病;② 共生菌群为宿主提供:生态位竞争和拮抗之外的病原体定殖抵抗、抑制和不清除病原体即“疾病耐受”的非定殖抵抗等局部保护;③ 包括全身到全身、局部到全身、循环等全身性保护,以及局部到局部的远程保护;④ 利用菌群预防病原体传播,保护性菌群可在其生态位之外发挥作用,干扰病原体的进入、建立、生长和传播;⑤ 自身免疫系统及其菌群成分的联合免疫共同保护机体。
Protective Microbiota: From Localized to Long-Reaching Co-Immunity
2017-12-07 DOI: 10.3389/fimmu.2017.01678
Lancet子刊:研发新抗生素,也有轻重缓急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IF:19.864]
① 根据10个标准和25种耐药方式,采用多标准决策分析方法,确定20种耐药菌的重点、高和中优先级排序;② 重点优先级细菌包括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和第三代头孢耐药肠杆菌;③ 高优先级革兰氏阳性细菌为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克拉霉素幽门螺杆菌、耐喹诺酮空肠弯曲杆菌、淋球菌和伤寒杆菌的社区获得性感染;④ 应开发针对耐多药结核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社区获得性感染的耐药菌的抗生素。
Discover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antibiotics: the WHO priority list of 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 and tuberculosis
2017-12-21 DOI: 10.1016/S1473-3099(17)30753-3
Virology:研究冠状病毒的关键策略(综述)
Virology[IF:3.353]
① 病毒宏基因组学、蛋白质结构建模、病毒遗传操作是研究冠状病毒的重要方法;② 病毒宏基因组学可用于追踪人冠状病毒的源头和进化史,并监控病毒在动物群体中的变异情况;③ 对S蛋白结构的解析揭示了宿主嗜性的分子机制,也有助于筛选治疗性抗原表位;④ 反向遗传学系统对操纵病毒序列、研究病毒蛋白功能和宿主适应性、开发减毒活疫苗都至关重要;⑤ 应综合使用这些策略,以进一步阐明冠状病毒的致病机理、预测病毒的变异和爆发及开发治疗手段。
Viral metagenomics, protein structure, and reverse genetics: Key strategies for investigating coronaviruses
2017-12-23 DOI: 10.1016/j.virol.2017.12.009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热心肠先生,小肠君,mildbreeze,花开,洋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106 深度影响肿瘤免疫疗法,肠道菌群再上Science封面!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