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12月,最值得看的30篇菌群文献!
12月,最值得看的30篇菌群文献!
今天是第619期日报。
一图读懂:人与肠道菌群休戚与共的一生(必读Cell综述)
Cell[IF:30.410]
① 共生体的概念被认可和传播,人类从根本上改进了对进化、健康、疾病和衰老的认识;② 在人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肠道微生物有对应特征并充分影响生理功能;③ 衰老进程中,运动减少、营养改变、药物和居住状态变化均会影响微生物及其产物,带来生理和免疫变化;④ 人体自身基因组很难改变,而微生物组却可通过粪菌移植、益生元/菌、抗生素等众多手段干预调节;⑤ 微生物组的改变会影响大脑和神经功能,人的精神和意识很大程度上也是属于微生物的。
Our Gut Microbiome: The Evolving Inner Self
2017-12-14 DOI: 10.1016/j.cell.2017.11.024
NEJM:一文读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综述)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72.406]
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与超重和肥胖及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850万人的调查显示,80%的NASH患者超重或肥胖,72%血脂异常,44%诊断为2型糖尿病;② 肝细胞损伤和死亡是NASH鉴别诊断的关键,肝细胞损伤诱导应激应答;③ PNPLA3和TM6SF2多态性等遗传学因素以及肠道共生菌改变等环境因素,促进NASH和相关肝损伤的发生;④ 准确的诊断包括肝损伤的程度、纤维化的水平,治疗针对代谢应激、炎症和纤维化三个环节,目前正在进行多项临床研究。
Caus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2017-11-23 DOI: 10.1056/NEJMra1503519
GB:一文读懂菌群多组学分析(必读综述)
Genome Biology[IF:11.908]
① 如何将人群研究的数据转化为分子机制研究,以找出影响人体健康的菌群特性,是菌群研究的一大挑战;② 菌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需整合多组学数据(宏基因组、宏转录组、宏蛋白组、宏代谢组),包括数据的获得、整合、标准化、定量分析;③ 找出疾病相关因素,整合不同研究进行meta分析,并在动物和细胞实验中进行验证;④ 进行菌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需考虑实验设计因素、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和统计学等具体方法工具,需了解各种方法工具的局限性。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multiomics
2017-11-30 DOI: 10.1186/s13059-017-1359-z
Nature Reviews:肠道等上皮组织中的γδ T细胞(必读综述)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IF:39.932]
① 表皮及肠道的上皮组织中,存在大量的上皮内γδ T细胞,其对上皮组织的完整性、修复、宿主稳态、抑制病原体感染有着重要作用;② 树突状表皮γδ T细胞(DETC)存在与表皮中,在角质细胞损伤的情况下,DETC被活化,从树突状形态变为圆形,并释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及KGF2;③ 肠道γδ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分泌KGF,诱导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并增加屏障完整性,在组织损伤后通过分泌TGFβ1促进上皮修复。
γδ T cells in homeostasis and host defence of epithelial barrier tissues
2017-09-18 DOI: 10.1038/nri.2017.101
Nature子刊:利用“肠型”对肠道菌群进行分类
Nature Microbiology[IF:N/A]
① 2011年,MetaHIT团队提出“肠型”概念,将肠道菌群分为B、P和F三类;② 这有潜在研究和临床价值,但争议不小,不同人根据不同试验、算法和分析方法,认为菌群应分为2种、4种肠型甚至是连续不可分型;③ 为统一认识和指导实践,29位世界主流菌群科学家联合提出新的肠型分类器及公开比对数据库;④ 新方案充分利用和验证HMP等数据库,综合考虑菌群功能、生态学及临床需求,能更好指示出疾病和健康状态的菌群类型;⑤ 共识仍存局限,但意义重大。
Enterotypes in the landscape of gut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2018-01-01 DOI: 10.1038/s41564-017-0072-8
Lancet:40年来,肥胖病发病率至少升7倍(必收藏数据)
Lancet[IF:47.831]
① 选取1975-2016年间200个国家的2416项人群研究,分析1.289亿5岁以上人群的平均BMI趋势,包括3150万5-19岁青少年BMI的分层流行情况;② 全球年龄标准化的肥胖发病率,女孩由1975年的0.7%升至2016年的5.6%,男孩由0.9%升至7.8%,严重地区包括库克群岛、瑙鲁、帕劳等;③ 全球中重度低体重率呈下降趋势,印度的发生率最高,女孩/男孩分别为22.7%/30.7%;④ 尽管处在高水平,但高收入国家儿童和青少年平均BMI趋于稳定,部分亚洲国家则仍在上升。
Worldwide trends in body-mass index, underweigh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from 1975 to 2016: a pooled analysis of 2416 population-based measurement studies in 1289 million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2017-12-16 DOI: 10.1016/S0140-6736(17)32129-3
Nature:新方法,促进菌群研究从相关到因果!
Nature[IF:40.137]
① 在结肠炎小鼠模型中定殖不同菌群,生存状况各异,共饲养让菌群有交流,小鼠展现出结肠炎中度敏感性;② 利用“微生物-表型三角剖分法”,发现毛螺菌科可防止疾病,通过定向微生物培养技术,明确Clostridium immunis阻止结肠炎倾向性小鼠死亡;③ 该方法具有普适性,利用它成功鉴定几种诱导一种肠道抗菌肽表达的共生菌;④ 对完全不同的表型,该方法将相关性微生物组分析“升格”为因果性微生物鉴定,预计可在人类微生物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7108057.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