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发现:"批准"肠道细菌共生,过时不候~-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大发现:"批准"肠道细菌共生,过时不候~

发布时间:2020-07-10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大发现:"批准"肠道细菌共生,过时不候~

今天是第615期日报。

Science子刊:出生后10-20天,小鼠识别肠道细菌并建立免疫耐受

Science Immunology[IF:N/A]

① 鉴定出小鼠幼年期肠腔内抗原传递的三个阶段;② 在断奶前(出生后10-20天),结肠杯状细胞中EGFR活性被抑制,杯状细胞相关抗原通道(GAP)形成,使肠腔内细菌抗原传递至固有层,诱导产生调节性T细胞(Treg)建立对共生菌的耐受;③ 在之前和之后,GAP形成分别被母乳中的EGF和由结肠菌群增殖激活的Myd88所抑制;④ 在幼年小鼠中阻碍GAP形成,或延长GAP存在,则其结肠内Treg发育受损,丧失对共生菌的耐受,恶化成年后由上皮损伤引发的结肠炎。

Microbial antigen encounter during a preweaning interval is critical for tolerance to gut bacteria

2017-12-15  DOI: 10.1126/sciimmunol.aao1314

Science子刊:小鼠肠道免疫耐受建立的关键时间窗口和通道

Science Immunology[IF:N/A]

① Knoop等人发现,小鼠断奶前(出生后10到20天)是建立对肠道共生菌免疫耐受的关键期;② 在此期间,结肠内的杯状细胞(GC)形成“杯状细胞相关抗原通道”(GAP),使细菌抗原从肠腔传递到固有层,以诱导生成调节性T细胞,产生长期免疫耐受;③ 之前母乳中富含的EGF和之后的结肠细菌剧增,分别经EGF受体和MYD88在GC中激活MAPK,抑制GAP形成;④ 小鼠幼年期GAP缺失,或延长GAP存在至断奶后,均增加其后的结肠炎易感性;⑤ 该发现可解释卫生假说。

GAPs in early life facilitate immune tolerance

2017-12-15  DOI: 10.1126/sciimmunol.aar2465

Gut:关于PPI与胃癌风险的关联研究,存在缺陷

Gut[IF:16.658]

① 现有指南建议需要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患者,需先进行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治疗,以改善萎缩性胃炎(一种癌前病变);② Cheung等人在超过60000名接受过HP根除治疗香港成年人中发现,长期使用PPI可增加胃癌风险2.4倍,随着剂量及使用时间增加,胃癌风险增加;③ 该研究存在缺陷,仅是一项观察性研究,而非前瞻性随机干预研究,使用/未使用PPI的患者临床背景有差异;④ 另外,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是否成功也可能影响最终结果。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failure may have confounded the recent large-scale health database study that showed proton pump inhibitors increase gastric cancer risk

2017-12-15  DOI: 10.1136/gutjnl-2017-315698

Gut:关于PPI与胃癌风险,应考虑是否存在肠上皮化生

Gut[IF:16.658]

① Cheung等人发现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使用,与接受过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的患者胃癌风险增加2.4倍相关,且胃癌风险与组胺-2受体拮抗剂(H2RA)无显著关联;② 选取571名来自日本的接受过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③ 肠上皮化生(IM)及PPI使用均与胃癌风险增加相关;④ 轻度IM患者中,PPI使用与胃癌风险增加相关,无IM或严重IM患者中,PPI与胃癌风险无显著关联;⑤ IM与PPI可能造成高胃泌素血症,共同增加胃癌风险。

Long-term proton pump inhibitor use is a risk factor of gastric cancer after treatment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a retrospective cohort analysis

2017-12-22  DOI: 10.1136/gutjnl-2017-315710

Immunity:Mdr1促进T细胞稳态并抑制回肠炎

Immunity[IF:22.845]

① 回肠中CD4+效应T细胞(Teff)的异生物质转运蛋白多重耐药蛋白1(Mdr1)的表达上调,以在胆汁酸存在的条件下维持稳态;② 移植了Mdr1缺失的Teff的Rag1-/-小鼠,表现出粘膜功能障碍及克罗恩病样回肠炎;③ Mdr1缓解氧化应激压力,并促进暴露于结合胆汁酸(CBA)中的Teff的稳态;④ 在Rag1-/-小鼠中移植回肠CBA的重吸收,可恢复Mdr1缺陷型Teff的稳态,并抑制回肠炎;⑤ 一部分回肠克罗恩病患者表现出MDR1基因的功能缺失。

The Xenobiotic Transporter Mdr1 Enforces T Cell Homeostasis in the Presence of Intestinal Bile Acids

2017-12-19  DOI: 10.1016/j.immuni.2017.11.012

Immunity:Mdr1抑制胆汁酸引起的T细胞介导的炎症

Immunity[IF:22.845]

① 在回肠中,胆汁酸在其主动吸收位点触发T细胞介导的炎症;② Cao等人在最新的研究中发现,T细胞中表达的多重耐药蛋白1(Mdr1)可在胆汁酸存在的条件下,维持T细胞稳态;③ Mdr1可将异生物质、代谢产物、毒素等泵出细胞外;④ 缺失了Mdr1的CD4+效应T细胞可引起Rag1-/-小鼠的粘膜功能障碍及克罗恩病样回肠炎;⑤ 在部分克罗恩病患者中,可发现MDR1基因的功能缺失。

Mdr1 Saves T Cells from Bile

2017-12-19  DOI: 10.1016/j.immuni.2017.11.027

IBD:鸟苷酸环化酶C活化改变菌群并增加克罗恩病易感性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F:4.525]

① 分析比较20例患有家族性GUCY2C腹泻综合征(FGDS)的患者、11例健康亲属、263例健康个体和46例IBD对照的粪便菌群;② FGDS与健康对照的菌群组成有很大差异,肠杆菌科增加、双歧杆菌属和柔嫩梭菌群减少,α多样性不变;③ 柔嫩梭菌群的减少与在克罗恩病患者一致;④ 患者及其健康亲属的饮食结构无显著差异,健康亲属和健康对照组的肠道菌群相似;⑤ 提示鸟苷酸环化酶C的活化突变可使肠道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肠道菌群改变并增加IBD易感性。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710806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