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科学》新方法,解析菌群产物对宿主
《科学》新方法,解析菌群产物对宿主的影响
今天是第1313期日报。
Science:研究肠道菌产物对宿主影响的新利器
Science[IF:41.037]
① 开发一种基于CRISPR-Cas9的方法,可实现对肠道共生梭菌的多基因敲除;② 以生孢梭菌(Cs)为模式菌,成功敲除了10个Cs衍生分子(三甲胺、多种短链脂肪酸(SCFA)和支链SCFA等)合成通路中的基因;③ 并用质谱方法和无菌小鼠定植试验证实,得到的突变株无法产生相应的分子产物;④ 对比定植野生型Cs菌株和无法产生3种支链SCFA(异丁酸、2-甲基丁酸、异戊酸)的双基因敲除Cs突变株的小鼠,发现这些分子可调控宿主产生IgA的浆细胞。
Depletion of microbiome-derived molecules in the host using Clostridium genetics
12-13, doi: 10.1126/science.aav1282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可产生大量多样化的生物活性分子,对宿主的生理活动和健康产生影响。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遗传操纵工具,人们一直难以深入分析特定细菌产物对宿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比如哺乳动物肠道中常见的共生梭菌,就是一类难以进行遗传操纵的细菌。Science最新上线的一项研究报道了一种可对梭菌进行多基因敲除的方法,并通过小鼠定植实验,发现生孢梭菌产生的支链短链脂肪酸,具有对宿主的免疫调控功能。这种方法不仅可研究梭菌等细菌产生的分子对宿主的影响,也可通过编辑特定细菌的基因组,实现对特定菌群产物的调控。(@mildbreeze)
HNF4调控脂肪酸氧化以促进小鼠的肠道干细胞更新
Gastroenterology[IF:19.233]
① 隐窝细胞快速摄入脂肪酸,抑制脂肪酸β-氧化(FAO)可抑制肠道类器官中的ISC更新;② 转录因子肝细胞核因子4(HNF4)可与脂肪酸结合,ISC和肠道上皮表达HNF4A/G;③ HNF4A/G双敲除导致ISC丢失且无法自我更新,单敲除则无影响;④ HNF4可直接激活FAO基因,肠道上皮细胞中HNF4A/G双敲除显著下调FAO基因表达、FAO活性、TCA代谢物水平等;⑤ HNF4A/G双敲除的肠道类器官中,TCA循环的棕榈酸或乙酸盐降低,回补乙酸或二氯乙酸可修复干细胞。
HNF4 Regulates Fatty Acid Oxidation and is Required for Renewal of Intestinal Stem Cells in Mice
11-21, doi: 10.1053/j.gastro.2019.11.031
【主编评语】饮食和代谢通路可调控肠道干细胞(ISC)功能。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肠道上皮及ISC中表达的肝细胞核因子4(HNF4,一种可与脂肪酸结合的转录因子)可通过激活脂肪酸β-氧化基因,促进ISC的更新。(@沈志勋)
NASH与柯林斯菌属有关
Gut Microbes[IF:7.823]
① 研究纳入76例健康成人(对照)及65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NASH-肝硬化患者;② 与对照相比,患者肠道菌群的α和β多样性显著降低;③ 与NASH密切相关的均属为柯林斯菌;④ 柯林斯菌的丰度与空腹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浓度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呈负相关,预示着该菌群代谢对机体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⑤ 同时,患者体内的一些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丰度降低,进而降低炎症反应,缓解NASH症状。
Lower gut microbiome diversity and higher abundance of proinflammatory genus Collinsella are associated with biopsy-proven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11-07, doi: 10.1080/19490976.2019.1681861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4237282.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