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CGF2019专刊:学术演讲现场记录10
CGF2019专刊:学术演讲现场记录10
李俊:饮食与药物干预对肠道菌群及宿主健康的影响
[IF:N/A]
① 菌群可以与胰脏、肝脏、大脑等人体主要器官交流,调节胰岛素抵抗、心率、情绪等;② 利用化合物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可以解析植物性饮食中的植物来源化合物影响肠道菌群的机制;③ 随机双盲实验表明,抗性淀粉干预后的菌群,可减轻肥胖小鼠体重;④ 益生菌干预影响肠道T细胞的分化,抑制肠道免疫细胞中Th17的功能,阻碍肝脏肿瘤血管发育,抑制肝肿瘤的发生;⑤ 抗生素干预后菌群的变化因个体而异,这种个体差异在菌群的恢复过程中同样存在。
Influence of dietary and drug interventions on the gut microbiota and host health
【主编评语】香港城市大学传染病及公共卫生系/数据科学学院的助理教授李俊发表题为《饮食与药物干预对肠道菌群及宿主健康的影响》的报告,介绍了饮食和药物干预对肠道与宿主健康的影响。(@小肠君)
朱怀球:微生物如何塑造菌群?基于功能基因的微生态动力学模型
[IF:N/A]
① 新构建的群落动力学计算模型FCP,可以根据功能基因的信息预测群落结构;② FCP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简单菌群(如酸性矿坑水中的菌群)以及复杂菌群(如人体肠道菌群)结构;③ 影响群落结构的关键功能基因被定义为CSS,矿坑水菌群和肠道菌群中的CSS基因会随条件变化;④ CSS基因中包括大量可移动基因原件、细胞运动相关基因、防御相关基因,与适应环境变化相关;⑤ 在非健康人群样本中,与代谢氨基酸、核酸、糖脂相关的基因更倾向于成为CSS。
How microbes shape their communities? A dynamics model of microbial community based on functional genes
【主编评语】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的朱怀球教授发表题为《微生物如何塑造菌群?基于功能基因的微生态动力学模型》的报告,系统总结了多个群落动力学方程,介绍了微生物塑造其群落的方式方法。(@小肠君)
陈晨:临床感染/非感染的菌群特征NGS病原学研究在临床中应用中的挑战
[IF:N/A]
① 新发、初发和再发感染性疾病的流行,需要更准确的病原鉴定方法用于疾病诊断;② 使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临床感染的感染源的方法具有其复杂性,例如即使在血液,呼吸道,肠道,眼睛内发现致病菌的DNA,仍不能确定其一定是某一症状的病原体;③ 基于贝叶斯模型的新算法,开发了GPA包,可用来分析细菌的种类和比例,可以广泛运用于鉴别临床感染和非感染的菌群特征。
Clinical infectious/non-infectious microbiome characteristics -- challenge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GS etiology
【主编评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陈晨副教授发表题为《临床感染/非感染的菌群特征NGS病原学研究在临床中应用中的挑战》的报告,介绍了分析细菌的种类和比例的新工具,可用于鉴别临床感染和非感染的菌群特征。(@小肠君)
宁康:对肠型的成见-旧观念与新想法
[IF:N/A]
① 对一系列时空序列数据中人体肠道菌群的肠型转变进行了研究,发现饮食、抗生素使用的年龄均会影响菌群结构;② 通过分析援外医疗队队员肠道菌群的变化,研究水土不服的引发机制,发现菌群肠型的变化,与西式饮食有很大关系;③ 研究了在新疆求学的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具有不同遗传背景学生的菌群动态;④ ICU急重症病人的肠型会受疾病状态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Stereotypes About Enterotype: the Old and New Ideas
【主编评语】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宁康教授发表题为《对肠型的成见:旧观念与新想法》的报告,介绍了一系列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肠型的研究。(@小肠君)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5167509.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