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监测城市污水菌群,帮助改善公众健康
监测城市污水菌群,帮助改善公众健康
今天是第793期日报。
Nature子刊:市政污水菌群反映人群健康状态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26.819]
① 利用多组学方法监测城市污水菌群,有助于分析人群健康并采取相应促健康措施;② 污水中的细菌相对丰度与人粪便具有相关性,可反映人群的共生菌群状况;③ 污水中的肠道细菌可作为地区性公众健康的生物标记,有研究证明污水菌群可有效反映城市肥胖率;④ 将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数据与基因/菌群功能数据整合,可通过污水菌群了解人群肠道菌群的毒性、抗生素耐药性和代谢特征;⑤ 对污水菌群进行日常监测,有助于对人群和环境菌群作出实时评估。
Surveying what's flushed away
06-21 DOI: 10.1038/s41579-018-0047-7
合成菌群结合数据建模解码肠道菌群互作
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IF:9.75]
① 使用12种人体肠道微生物构建成对菌群,检测菌群结构和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使用广义Lotka-Volterra构建了多样化菌群预测的动态模型;② 两菌株的成对相互作用是菌群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多菌株间的高阶相互作用影响较小;③ 菌群中存在广泛的正/负相互作用拓扑结构,通过负反馈平衡了单菌株在适应性上的差异,从而达到多菌株的稳定共存;④ 代谢组分析单一菌种的细胞外代谢物,为解释菌群互作的分子机制了提供基础。
Deciphering microbial interactions in synthetic human gut microbiome communities
06-21 DOI: 10.15252/msb.20178157
菌群变化影响肠道氧化还原动态
eLife[IF:7.725]
① 氧化还原电势受到宿主和菌群的共同影响,分析抗生素如何影响宿主肠道中的氧化还原状态;② 使用广谱抗生素后的小鼠,肠道氧化还原电势在几小时内升高;③ 在人体肠道体外模型中发现,肠道氧化还原电势的变化主要来自于抗生素对菌群的抑制,氧化还原动态主要与肠杆菌科的大量生长相关;④ 群落生态演替至抗生素处理前的肠道菌群组成,与肠道氧化还原电势的恢复相关。
Antibiotic-induced changes in the microbiota disrupt redox dynamics in the gut
06-19 DOI: 10.7554/eLife.35987
肠道寄生虫及其产物有望用于治疗免疫疾病
Trends in Parasitology[IF:6.333]
① 免疫疾病发病率上升与肠道寄生虫感染减少相关;② 寄生虫可能通过诱导Th2和Treg的免疫平衡、减少促炎症的Th1/Th17免疫应答,从而抑制过敏和自身免疫病;③ 临床试验尚未证实用猪鞭虫卵等寄生虫疗法治疗免疫疾病足够有效,但动物和流行病学研究均表明基于寄生虫的疗法具有前景;④ 寄生虫分泌组中的多种蛋白和小分子被证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是潜在的免疫疾病候选药物,比直接用寄生虫安全性更好;⑤ 寄生虫衍生分子也有望用于其它疾病。
The Untapped Pharmacopeic Potential of Helminths
06-25 DOI: 10.1016/j.pt.2018.05.011
寄生虫-菌群-宿主免疫互作及IL-25在其中的作用
Trends in Parasitology[IF:6.333]
① 胃肠道寄生虫可分泌抗菌物质、触发肠上皮释放警报素引起免疫应答改变肠道微环境,影响菌群组成和功能;② 某些共生菌可直接或通过调节宿主免疫来促进/抑制寄生虫定殖;③ 肠上皮产生的IL-25在宿主-寄生虫-菌群互作中起关键介导作用;④ IL-25受菌群调控,寄生虫感染时其表达上调,促进Th2介导的抗寄生虫免疫,调节RORγt+淋巴细胞、维持肠道免疫稳态和屏障完整性;⑤ 感染肠吸虫E. caproni的小鼠模型可用于研究宿主-寄生虫-菌群关系的因果性。
Classic Models for New Perspectives: Delving into HelminthMicrobiotaImmune System Interactions
06-22 DOI: 10.1016/j.pt.2018.05.009
Nature:肠隐窝损伤修复与肠道胚胎发育程序相似
Nature[IF:40.137]
① 多形螺旋线虫侵入小鼠十二指肠粘膜形成肉芽肿结构,引起组织损伤应答;② 多形螺旋线虫感染诱导肠隐窝上皮中277个基因表达改变,抑制Lgr5等干细胞标志物,激活干扰素(IFN)-γ应答及其下游转录程序(如增加Sca-1表达);③ 其它方法诱导肠上皮损伤也引起类似应答;④ 多形螺旋线虫诱导的肠隐窝细胞表现出与胚胎肠上皮类似的特性:体外培养时可形成球状物,用scRNA-seq鉴定出这些细胞中存在转录程序类似胚胎肠上皮的细胞亚群。
Parasitic helminths induce fetal-like reversion in the intestinal stem cell niche
06-27 DOI: 10.1038/s41586-018-0257-1
巨噬细胞直接作用于平滑肌,促进胃肠蠕动
Immunity[IF:22.845]
① 表达CX3C趋化因子受体1的肌层巨噬细胞(MM)对维持正常胃肠蠕动是必需的;② MM表达的瞬变感受器电位蛋白V4(TRPV4)通道可感知热、机械和化学信号;③ 选择性药物抑制TRPV4或巨噬细胞特异性Trpv4缺陷小鼠表现出胃肠蠕动减弱,并足以逆转与化疗相关的胃肠过度蠕动;④ TRPV4调控MM释放前列腺素E2,以旁分泌方式,经肠平滑肌细胞中的前列腺素E受体信号通路,引起结肠收缩;⑤ 肠神经系统不参与巨噬细胞介导的结肠收缩。
TRPV4 Channel Signaling in Macrophages Promotes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via Direct Effects on Smooth Muscle Cells
06-26 DOI: 10.1016/j.immuni.2018.04.021
中科院土壤所:噬菌体+生物炭,减少农作物及土壤中的耐药菌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6227882.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