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干货汇总:菌群研究与肠道健康,8篇综-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干货汇总:菌群研究与肠道健康,8篇综

发布时间:2020-06-22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干货汇总:菌群研究与肠道健康,8篇综述读到爽!

今天是第789期日报。

Nature Reviews:共生菌和致病菌与肠道黏膜屏障间的互作(综述)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26.819]

① 肠道共生菌酵解膳食纤维生成短链脂肪酸,供给肠道细胞能量;② 肠道细胞分泌黏液覆盖上皮粘膜层,共同构成肠粘膜屏障, 黏液中含有的IgA和抗菌肽抵御有害共生菌和病原体入侵;③ 肠道致密共生菌保护其抵御病原体,而肠蠕动和附着性促进病原体定殖,肠道菌群组成或生理改变破坏肠粘膜屏障完整性;④ 小肠粘膜屏因具营养吸收功能,粘液层较薄;⑤ 致病菌的入侵策略包括:利用上皮细胞谱系、分泌酶降解粘液并破坏紧密连接、破坏粘液层和粘液生成。

Interactions of commensal and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with the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06-14  DOI: 10.1038/s41579-018-0036-x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用于人体菌群研究的培养组学(综述)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26.819]

① 培养组学使用多种培养条件促进难养菌生长,结合MALDI-TOF质谱和16S rRNA测序等技术,以鉴定细菌等微生物;② 人体肠道中存在约80%的未知细菌,近年来培养组学的应用不仅使可培养的人体细菌增加了上百种,还用于临床的致病菌分离鉴定,发现新的分类单元,减少了宏基因组的未分配OTU;③ 用培养组学获得的菌株可用于体外和动物实验,对于肠道菌群相关疾病的研究必不可少;④ 培养组学还能用于分离潜在的益生菌,是研发细菌疗法的基础。

Culturing the human microbiota and culturomics

06-24  DOI: 10.1038/s41579-018-0041-0

Cell:二代机器学习在生物网络中的应用(综述)

Cell[IF:30.41]

① 机器学习为一套数据分析技术,旨在从多维数据集中建立预测模型,可用于生物网络等研究复杂的细胞系统;② 二代机器学习方法可用于拓展对生物学网络及疾病生物学的认识、发现和开发新的治疗性化合物、研究和表征宿主-菌群互作,识别合成基因环路的设计规划和功能性网络结构;③ 机器学习与网络生物学交叉可应用于疾病生物学、药物研发、菌群研究和合成生物学等领域;④ 目前面临诸多挑战,如对数据量的巨大需要、模型的“黑盒子”等。

Next-Generation Machine Learning for Biological Networks

06-07  DOI: 10.1016/j.cell.2018.05.015

肠道菌群与代谢疾病:进展、机制和陷阱(综述)

Gut[IF:16.658]

① 代谢疾病中,基因、食物和药物影响菌群组成和数量、代谢产物和免疫间的平衡;② 菌群组成与肠道黏液层厚度、抗微生物信号和SCFA生成相关;③ 丙酸和丁酸作用于GPCR,促进L细胞生成肠肽调节能量摄入和血糖,影响MAIT和Treg等免疫细胞,还能激活PPAR-γ以维持肠道厌氧环境,影响肠道屏障功能;④ 粪便普雷沃氏菌和Akk菌的研究提示,特定细菌的有益/害作用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不是绝对的;⑤ 谨防菌群研究中的“陷阱”,关联性不等于因果性。

Human gut microbiome: hopes, threats and promises

06-22  DOI: 10.1136/gutjnl-2018-316723

一文读懂寄生虫-菌群互作(综述)

Trends in Immunology[IF:13.287]

① 寄生虫感染触发宿主的2型免疫反应,由警报素(IL-25、IL-33、TSLP)的释放开启;② 随后2型天然淋巴细胞活化,树突细胞成熟,Th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分化并产生IgG及IgE抗体,M2巨噬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产生效应因子杀伤寄生虫;③ 寄生虫可能通过调节黏液分泌、肠道运动、黏蛋白糖基化、肠道pH值、肠道上皮损伤等改变肠道菌群;④ 寄生虫产物或虫卵可直接与肠道菌群互作,例如几丁质可作为特定菌种的底物或信号分子。

HelminthBacterial Interactions: Cause and Consequence

06-22  DOI: 10.1016/j.it.2018.06.002

一文读懂噬菌体与共生菌群和宿主免疫的互作(综述)

Trends in Microbiology[IF:11.02]

① 病毒组影响人类生理活动,其数量最多的组分是噬菌体;② 噬菌体调节病毒和细菌及菌群,与其原核及真核生物宿主相互作用;③ 噬菌体大部分基因转录在原噬菌体中被抑制,经细菌复制裂变分离,DNA损伤、其他刺激及基因表达随机波动可诱导原噬菌体基因组的去阻抑、切除和复制;④ 在体内,噬菌体对微生物构成和功能的作用,是否及如何调节细菌共生适应性,噬菌体之间及与真核生物的相互作用,机体免疫系统对噬菌体的影响和调节,仍需研究。

Close Encounters of Three Kinds: Bacteriophages, Commensal Bacteria, and Host Immunity

06-13  DOI: 10.1016/j.tim.2018.05.009

IBD治疗中的生物制剂(综述)

Mucosal Immunology[IF:7.478]

① 现有及在研中的治疗IBD的生物制剂包括:β7、α4、α4β7等整合素拮抗剂、IL-12/23 (p40)拮抗剂、IL-23 (p19)拮抗剂、TNF拮抗剂;② 临床治疗中使用生物制剂,应注意以下问题:避免产生抗药物的抗体、对体内药物水平进行监测、使用免疫调节剂进行联合治疗、疾病早期使用生物制剂的影响等;③ 一些新的生物制剂包括:抗MAdCAM药物/新型抗整合素药物等白细胞迁移阻断剂、JAK抑制剂、SIP-1抑制剂、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SMAD7抑制剂等。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for biological therapies and new small molecule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06-15  DOI: 10.1038/s41385-018-0050-3

宏基因组学助力海洋微生物研究(综述)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6227886.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