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母婴菌群研究新突破,赵方庆团队再发高-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母婴菌群研究新突破,赵方庆团队再发高

发布时间:2020-06-27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母婴菌群研究新突破,赵方庆团队再发高分文

今天是第745期日报。


今天日报的头条,我们特别推荐中科院北京生科院科研部副主任赵方庆教授课题组刚刚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Gut (IF = 16.658上发表的研究。


赵方庆教授是生物信息学专家,建立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生物信息学算法和工具,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Biology、Gut、Trends in Genetics、Current Biology和Nucleic Acids Res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通讯作者研究论文近30篇平均影响因子超过9,研究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3600次,在微生物组等领域中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中科院北京生科院王金锋副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金锋主要从事环境微生物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向的研究,迄今已发表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10余篇,合作论文20余篇。




赵方庆团队在这项最新研究中,分析了近500名孕妇和新生儿多个身体位点的1000多个样本。为排除干扰,新生儿样本大多来自剖宫产,且在分娩数秒时间内完成取样。他们发现,新生儿所有的样本类型中都可检测到丰富的细菌类群,而且不同身体部位的菌群各有特征,在菌群聚类时,同样类型的菌群样本形成“抱团”。这表明新生儿初始菌群的定植发生在出生前,在子宫内就已经出现了位点特异性的群落分化。


菌群聚类时,同样类型的菌群样本形成“抱团”


他们还发现,妊娠期糖尿病(GDM)可影响孕妇和新生儿的菌群组成,某些细菌的相对丰度与孕妇的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高度相关。菌群的变化在患病组样本间呈现出趋同发展的特征,许多细菌在新生儿和孕妇多位点间的变化趋势一致。GDM相关的菌群失调,伴随着新生儿肠道菌群代谢潜力降低、病毒检出率升高。这说明GDM可影响新生儿的初始菌群,可能给新生儿健康带来风险。


妊娠期糖尿病使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功能潜力降低(上)、某些病毒丰度增加(下)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子宫内是无菌环境,新生儿菌群的定植发生在出生时。赵方庆团队的这项研究则为孕期的“菌群遗传”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揭示了孕期健康在塑造新生儿初始菌群中的重要作用




赵方庆教授曾经在肠道的舞台上,做过一场精彩的科普演讲,在刚刚结束的中国肠道大会上,也献上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学术报告。相信赵老师和团队未来将取得更多的突破性成果,也会及时追踪,分享给大家。


 以下是今天的日报内容:

赵方庆等:孕期健康可塑造新生儿的初始菌群

Gut[IF:16.658]

① 分析486名孕妇和新生儿出生时多个身体部位的样本(口腔、咽喉、肠道等);② 新生儿样本中有丰富的细菌类群,不同部位菌群各有特征,提示新生儿的菌群定植应发生在出生前;③ 患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孕妇及其新生儿的菌群明显改变,二者间存在一致的变化趋势,不同部位的菌群结构差异降低,某些细菌与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强相关;④ GDM新生儿胎便的菌群均匀度降低、代谢功能通路减少、某些病毒丰度上升;⑤ GDM改变孕妇及新生儿出生时的菌群。

Dysbiosis of maternal and neonatal microbiota associated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05-14  DOI: 10.1136/gutjnl-2018-315988

Cell子刊:糖稳态有利于抵御真菌感染

Cell Metabolism[IF:18.164]

① 巨噬细胞在抗感染时会经历代谢转变,通过增强糖酵解提供能量来更好地杀伤病原菌;② 白色念珠菌会与巨噬细胞竞争性消耗环境中的葡萄糖,导致感染处周围的巨噬细胞快速死亡;③ 使用药物或基因手段调节宿主或病原体的葡萄糖代谢,发现念珠菌感染扰乱宿主的葡萄糖稳态,提高宿主死亡率;④ 给宿主补充葡萄糖可提高感染后的存活率;⑤ 白色念珠菌的转录激活因子Tye7和Gal4介导与巨噬细胞的葡萄糖竞争,敲除这两个基因则会降低菌的毒力。

Glucose Homeostasis Is Important for Immune Cell Viability during Candida Challenge and Host Survival of Systemic Fungal Infection

05-01  DOI: 10.1016/j.cmet.2018.03.019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627793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