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蛀牙中细菌真菌结盟,共同抵抗药物-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蛀牙中细菌真菌结盟,共同抵抗药物

发布时间:2020-06-29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蛀牙中细菌真菌结盟,共同抵抗药物

今天是第722期日报。


龋齿生物膜中细菌如何帮真菌抵抗药物

ISME Journal[IF:9.664]

① 严重儿童蛀牙相关的牙齿生物膜中,白色念珠菌可与变异链球菌互作;② 变异链球菌可通过胞外酶合成α-葡聚糖,在与真菌互作的表面形成保护性的胞外多糖(EPS)基质;③ EPS直接结合氟康唑,减少真菌对氟康唑的摄入;④ 氟康唑加聚维酮碘(PI)可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及其与其它细菌形成的混合生物膜;⑤ PI可通过抑制变异链球菌胞外酶活性,抑制α-葡聚糖合成,以破坏保护性细菌胞外多糖(EPS)基质的组装,从而提升氟康唑的疗效。

Bacterial-derived exopolysaccharides enhance antifungal drug tolerance in a cross-kingdom oral biofilm

04-18  DOI: 10.1038/s41396-018-0113-1

Nature Reviews:生物信息学用于抗生素耐药性的精准预测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26.819]

① Coll等人结合了全基因组测序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GWAS),在6450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中,鉴定出了与环丝氨酸、乙硫异烟胺及对氨基水杨酸耐药性相关的新突变;② Li等人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模型,基于肺炎链球菌的3个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预测6种β-内酰胺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③ Nguyen等人利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了20种抗生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MIC;④ 这些生物信息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或可帮助在临床上精确预测耐药性。

Breaking the cod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05-01  DOI: 10.1038/nrmicro.2018.33

Nature子刊:耐药质粒的水平转移是耐药菌流行的主因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24]

① 在13名受试者中分离出不同的志贺氏杆菌属物种及亚种,研究这些菌株的抗菌剂耐药性(AMR)的出现及传播;② 利用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发现单个AMR质粒(阿奇霉素耐药性)可在志贺氏杆菌之间进行重复的水平转移,促进AMR志贺氏杆菌的流行;③ 垂直遗传的AMR只导致较轻微、缓慢的疾病增加;④ 提示AMR的水平转移直接影响了AMR致病菌相关的流行病学结果,强调了整合基因组学分析对AMR研究、监视及管理的重要性。

Horizont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transfer drives epidemics of multiple Shigella species

04-13  DOI: 10.1038/s41467-018-03949-8

污水处理厂中的耐药质粒传播频率及范围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IF:5.308]

① 利用荧光生物报告系统,分析在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3种多重耐药性质粒(来自大肠杆菌或恶臭假单胞菌的pKJK5、pB10及RP4)的传播能力;② 对于不同的供体-质粒组合,传播频率有所差异,在污水处理厂的菌群群落中,传播频率约为每10万个细胞发生3-50次接合事件;③ 耐药质粒可传播至13个细菌门,某些分类群中包含了潜在的致病菌物种;④ 未发现耐药质粒向其预测进化宿主范围中分类群的优先传播倾向。

Estimating the Transfer Range of Plasmids Encoding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Microbial Community

04-02  DOI: 10.1021/acs.estlett.8b00105

浙大医学院冯友军等:多粘菌素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mBio[IF:6.956]

① 多粘菌素是对抗碳青霉烯耐药性致病菌的最后手段;② EptA和MCR-1和-2的表达可重塑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肠道沙门氏菌等)的外膜,使其对粘菌素产生耐药性;③ 对EptA和MCR-1和-2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确定了脂质底物磷脂酰乙醇胺(PE)进入所需的保守的12个残基腔;④ EptA和MCR-1和-2可催化改变外膜中脂质A的结构,阻止粘菌素进入细菌细胞;⑤ 体内和体外数据发现EptA和MCR-1和-2共享的催化活性具有相似性。

An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Mechanism for Intrinsic and Transferable Polymyxin Resistance

04-10  DOI: 10.1128/mBio.02317-17

Nature子刊:菌株培养测序分析女性膀胱菌群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24]

① 从77名女性导管尿样本中,分离培养149个细菌菌株(78个菌种,约代表样本膀胱细菌多样性的2/3),进行基因组测序;② 对膀胱、肠道和阴道菌群进行基因组和功能对比,发现阴道和膀胱菌群具有相似性,功能上与肠道菌群大相径庭;③ 比较同一女性阴道和膀胱的分离菌株,鉴定出高度相似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和咽峡炎链球菌)和健康共生菌(如惰性乳杆菌和卷曲乳杆菌);④ 女性阴道和膀胱的菌群存在内部关联,或可被单独视为泌尿生殖菌群。

Culturing of female bladder bacteria reveals an interconnected urogenital microbiota

04-19  DOI: 10.1038/s41467-018-03968-5

高脂饮食诱发代谢问题,肠道蠕虫或能改善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IF:4.48]

① 感染蠕虫的小鼠食用常规饲料或高脂饮食(HFD),分析肠道菌群的调节情况;② 感染蠕虫改变了食用HFD的小鼠的肠道菌群,主要是乳杆菌属增加;③ 通过提高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将脂肪组织巨噬细胞从M1转变为M2、增加肠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减少肠道通透性)以及降低血清LPS水平,从而改变宿主的新陈代谢;④ 这些变化与胰岛素信号和敏感性改善相关,也可以用益生菌治疗HFD小鼠实现;⑤ 蠕虫感染的小鼠产生更多参与抗炎途径的油酸。

Helminth infection in mice 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 via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and fatty acid metabolism

04-10  DOI: 10.1016/j.phrs.2018.04.008

南昌大学一附院吕农华等:高脂饮食诱导胃部菌群失调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4.076]

① 给小鼠喂食普通或高脂食物(HFD),持续12周(短期)或24周(长期);② HFD诱导的胃部菌群失调、多样性降低,早于肠道菌群失调,表明胃部菌群对HFD更敏感;③ 与普通饲料小鼠相比,短期HFD小鼠胃部菌群中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增加,拟杆菌门和疣微菌门减少;④ Akk菌先在短期HFD组的胃部菌群中减少,后在长期HFD组的肠道菌群中减少;⑤ 与短期HFD相比,长期HFD小鼠的胃部和肠道菌群结构都发生明显变化,伴随着肥胖和血糖血脂代谢紊乱的加剧。

High-fat diet induces dysbiosis of gastric microbiota prior to gut microbiota in association with metabolic disorders in mice

04-09  DOI: 10.3389/fmicb.2018.00639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沈志勋,女巫,mildbreeze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421 都市现代化:生活变好了,菌群却没那么健康了

0420 肠道病毒感染,菌群推波助澜

0419 婴儿建立健康的菌群,顺序和时机可能很重要

0418 靶向肠道菌群治疗代谢疾病

0417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发糖尿病的潜在风险因素

0416 时间治愈伤口,改造的乳酸菌让伤口愈合得更快

0415 大肠癌诊断:不同人群中存在共同的菌群标记物吗?

0414 消化道癌症:近期临床和基础研究干货小汇总

0413 细菌间也有社交:营养交换如何塑造菌群结构?

0412 Cell子刊封面:林圣彩等揭示调控小肠脂肪吸收的新机制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6297954.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