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病毒: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病毒: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今天是第695期日报。
Science:全球病毒组计划启动
Science[IF:37.205]
① 2018年启动全球病毒组计划(GVP),以确定主要的病毒威胁,并为防止病毒大流行及时提供信息以进行公共卫生干预;② GVP面临的挑战包括:费用、远距离采样的安全性、如何评估新型病毒的威胁等;③ 目标是通过提高对病毒爆发的监测,提高应对病毒流行的效率,并对人和家畜的症状进行监测,以鉴定病毒反复爆发的野生动物区域;④ 以及聚焦RNA病毒、扩大经济规模等;⑤ GVP可加速发现病毒的步伐,使病毒学、系统发生学和模型方法获得更丰富的数据。
The Global Virome Project
02-23 DOI: 10.1126/science.aap7463
高福院士:病毒不断涌现,防控任重道远
Cell[IF:30.41]
① 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基因演化和重组,是典型的再现病原体,后者还包括埃博拉和寨卡病毒;② 应谨防禽流感与季节性人流感病毒重组产生高致死率的新毒株,改变传统活禽交易或是可行方法;③ SARS和MERS冠状病毒都是新发病原体,2003年SARS爆发后,中国政府联合学术、产业和医疗机构建立监控系统,以监视、预报和预防疾病爆发;④ 应积极应对潜在的病毒爆发:监控病原体、开发疫苗和抗病毒疗法,这需要国际合作,同时也不能忽略病毒相关基础研究。
From "A"IV to "Z"IKV: Attacks from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Pathogens
03-08 DOI: 10.1016/j.cell.2018.02.025
复旦+疾控中心:利用宏基因组学深入研究RNA病毒
Cell[IF:30.41]
① 宏基因组、宏转录组等方法为研究病毒的进化、基因组和功能提供了丰富信息,揭示病毒遗传学多样性,也为病毒分类学带来挑战;② RNA病毒基因组具有多样化、结构复杂、长短不一等特点,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其基因复制和缺失、基因组重排、基因水平转移发生率高于想像;③ RNA病毒进化是基因水平转移、节段数量变化等一系列基因组加工的过程;④ 对RNA病毒之间、RNA病毒与菌群/宿主之间的互作,及这些互作如何影响疾病仍知之甚少。
Using Metagenomics to Characterize an Expanding Virosphere
03-08 DOI: 10.1016/j.cell.2018.02.043
Cell子刊:膳食补充剂硫酸软骨素可能致癌
Molecular Cell[IF:14.714]
① 膳食补充剂硫酸软骨素(CHSA)是一种用于骨关节炎的粘多糖;② CHSA可选择性促进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黑色素瘤细胞生长,并导致对BRAF抑制剂耐药性的产生;③ 在PTEN野生型BRAF V600E突变的黑色素瘤细胞中,硫酸软骨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CSGlcA-T)可催化产生CHSA以抑制PTEN,并维持PIP3水平从而持续激活AKT,促进细胞生长;④ NRAS及PI3KCA的突变可直接激活PI3K-AKT通路,不依赖于CHSA。⑤ 膳食补充剂也会产生促癌作用,对其选择要极其慎重。
The Dietary Supplement Chondroitin-4-Sulfate Exhibits Oncogene-Specific Pro-tumor Effects on BRAF V600E Melanoma Cells
03-15 DOI: 10.1016/j.molcel.2018.02.010
TMM:利用代谢组学寻找药物成瘾的生物标志物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IF:10.732]
① 药物代谢组学分为靶向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是利用GC-MC、LC-MS、NMR等技术对不同来源的生物样本的内/外源性物质进行分析;② 以阿片成瘾性为例,代谢组学方法可用于寻找与成瘾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确定靶点、监控疾病,从而进行有目的的药物或营养干预;③ 体内实验设计应注意基因、生活方式、微生物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④ 应进行临床和流行病学的调查,细胞、动物实验应注意剂量和时间,从动物模型到人体的过度应注意关联。
Using Metabolomics to Investigate Biomarkers of Drug Addiction
02-01 DOI: 10.1016/j.molmed.2017.12.005
TEM:应谨慎选择对照组的饮食
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IF:10.893]
① 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Dalby等人强调了选择正确的对照组饮食在动物实验中的重要性;② 饮食可显著影响营养、肠道菌群、肥胖发展之间的互作,错误的对照组饮食选择可能导致产生错误的结论;③ 对比普通饲料、精制低脂食物(rLFD)或精制高脂食物(rHFD),发现rLFD饮食喂食的小鼠与普通饲料喂食的小鼠相比,肠道菌群组成、肠发酵能量获取、肠道形态等均有显著差异;④ 研究HFD的影响时,选择LFD还是普通饲料作为对照组,对结果有显著影响。
Do we choose control diets wisely?
03-01 DOI: 10.1016/j.tem.2018.02.007
SR:研究小鼠肠道菌群,饲养环境不可忽视
Scientific Reports[IF:4.259]
① 采用全交叉纵向研究设计,考察三种常见的饲养变量:垫料(压缩纸和碎木屑),鼠笼通风方式(静态微型隔离器和独立通风笼罩)和饮食(不同含量的蛋白、脂肪)对小鼠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② 收集小鼠粪便及空肠、回肠、盲肠内容物进行16S rRNA检测;③ 饲养环境可以相互作用,引起肠道某些区域(尤其是盲肠)菌群组成的变化;④ 饲养环境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⑤ 盲肠取样可能是研究环境对肠道菌群变化影响的最佳选择。
The influence of caging, bedding, and diet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icrobiota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mouse gut
03-06 DOI: 10.1038/s41598-018-21986-7
PR:家里带毛宠物越多,胎便菌群多样性越高
Pediatric Research[IF:2.882]
① 对218名新生儿的第一次胎便进行菌群测序;② 检测到每个新生儿的胎便菌群的OTU数量为0-448个;③ 丰度最高的为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为44%,其后为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28%、15%;④ 多因素分析表明,家庭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依据带毛宠物数量)增加了胎便菌群的多样性,而分娩方式、分娩时接触抗生素等围产期因素并不会影响胎便菌群;⑤ 肠道菌群的发育或许始于胎儿时期,菌群在子宫内可转移,并在怀孕期间受母体因素的影响。
Maternal influence on the fetal microbiome i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the first-pass meconium
03-14 DOI: 10.1038/pr.2018.29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花开,mildbreeze,马丹辉,药农,沈志勋,this little piggy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317 肠道免疫vs菌群+食物:过敏还是耐受,这是一个问题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