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双面”丙酮醛:除了糖尿病,还与长
“双面”丙酮醛:除了糖尿病,还与长寿有关系?
今天是第689期日报。
Cell子刊:丙酮醛升高或为2型糖尿病诱因
Cell Metabolism[IF:18.164]
① 丙酮醛(MG)是机体正常代谢产物,但临床发现2型糖尿病(T2D)患者体内MG水平较高;② 敲除果蝇的乙二醛酶1会提高MG水平,可依次诱发胰岛素耐受、肥胖及高血糖症状;③ MG诱发T2D症状可能与脂肪合成异常有关,MG通过修饰脂肪酸合酶(FASN)提高其酶活性,增加脂肪合成;④ MG促进磷酸戊糖途径的糖分解,产生的NADPH可用于脂肪合成和抗氧化,改变果蝇生理的同时延长了寿命;⑤ MG一度被认为是T2D症状的下游信号,但很可能是T2D诱因之一。
Elevated Levels of the Reactive Metabolite Methylglyoxal Recapitulate Progression of Type 2 Diabetes
03-15 DOI: 10.1016/j.cmet.2018.02.003
Cell子刊:低剂量丙酮醛或促健康长寿
Cell Metabolism[IF:18.164]
① 在3个不同物种(线虫、斑马鱼、小鼠)的衰老过程中,筛选下调的基因;② 鉴定出编码甘氨酸-C-乙酰转移酶的gcat基因的表达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其缺失可通过影响苏氨酸分解代谢促进丙酮醛(MGO)形成;③ MGO是一种可造成氧化应激并损伤胞内组分的活性二羰基;④ 缺失gcat基因和低剂量MGO都促进线虫的健康长寿,两种干预需要类似的应激反应和蛋白酶体途径;⑤ MGO通过诱导转录因子SKN-1/NRF2及HSF-1激活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线虫长寿和健康相关。
Impairing L-Threonine Catabolism Promotes Healthspan through Methylglyoxal-Mediated Proteohormesis
03-15 DOI: 10.1016/j.cmet.2018.02.004
Cell子刊:低蛋白饮食诱导抗癌免疫监视
Cell Metabolism[IF:18.164]
① 淋巴瘤、黑色素瘤和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低蛋白饮食(而非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诱导免疫监视作用,增加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抑制肿瘤生长;② 消除CD8+T细胞或抗原提呈细胞,或使用免疫缺陷小鼠,均能消除低蛋白饮食抑制肿瘤的功效;③ 低蛋白饮食激活肿瘤细胞中的IRE1α/RIG1通路,诱导未折叠蛋白反应,以促进IFNγ等细胞因子生成,从而建立有效的抗癌免疫应答;④ 在多种人类肿瘤中,IRE1α信号水平与抗肿瘤T细胞应答正相关。
Low-Protein Diet Induces IRE1α-Dependent Anticancer Immunosurveillance
03-15 DOI: 10.1016/j.cmet.2018.02.009
TM:肠道菌群有哪些抗细菌武器(综述)
Trends in Microbiology[IF:11.02]
①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细菌在其中互相交换物质与信息促进共生,也可能因争夺生态位及营养物质发生战争;② 肠道共生菌群可通过竞争营养物质、产生毒力因子等手段抑制致病菌的定殖;③ 攻击性细菌可分泌细菌素杀伤其它细菌,细菌素的受体结构域可结合靶细菌的特定受体,随后细菌素的易位结构域帮助活性结构域进入靶细菌;④ 在接触依赖性生长抑制中,攻击性细菌可通过VI型分泌系统(T6SS)将效应分子注射进入靶细菌内。
Antibacterial Weapons: Targeted Destruction in the Microbiota
02-13 DOI: 10.1016/j.tim.2018.01.006
Nature Reviews: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胃肠道毒性及用药建议(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13.678]
①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CTLA4途径或PD1途径的信号传导来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② 抑制剂的使用可能导致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炎症等;③ 抑制剂导致胃肠炎症的主要原因是免疫耐受的丧失,症状与IBD类似;④ 在疑似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的胃肠炎症的病例中,应安排内镜和组织学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⑤ 对于确诊的患者,应使用皮质类固醇来治疗炎症,对于皮质类固醇耐受的患者,应考虑加用英夫利昔单抗或维多珠单抗。
Gastrointestinal toxicity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from mechanisms to management
03-07 DOI: 10.1038/nrgastro.2018.14
npjBM:精准抗菌疗法,减少耐药性+保护肠道菌群
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IF:N/A]
① 肠道菌群长期失衡与许多人类疾病和感染有关,包括IBD等;② 开发尿道感染的精确治疗,单独甘露糖苷治疗或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可能有助于治疗疾病并清除肠和膀胱的UPEC;③ 小分子抑制剂在精确治疗肠道感染的体外和体内研究中都显示出良好功效;④ 已有众多公司开发药物精确治疗呼吸道感染,益生菌或基于小分子的方法可能适用于皮肤感染的精确治疗;⑤ 这些精确抗菌药物的开发和部署需要制药行业的参与,更需加强这两个领域之间的合作。
Precision antimicrobial therapeutics: the path of least resistance?
02-27 DOI: 10.1038/s41522-018-0048-3
GM:精准医学中的人体微生物组
Genome Medicine[IF:7.071]
① 人体微生物组学数据的研究应被包括在精准医学研究中;② 人类基因组信息已是患者治疗中的常规指标之一,建立微生物编码的疾病表型可使微生物组信息也起到类似的作用;③ 微生物组关联分析等众多方法已证明微生物组对人类的重要性,首要结论就是其调控免疫系统的能力,如微生物组对肿瘤免疫药物的影响;④ 精准调控微生物组或可治疗特定疾病,或对精准医学中的其它治疗方法起辅助作用;⑤ 结合临床数据与组学数据,可针对患者选择个性化疗法。
The microbiome in precision medicine: the way forward
02-22 DOI: 10.1186/s13073-018-0525-6
CID:PCR技术诊断罕见视网膜炎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IF:8.216]
① 首次报道了利用28s rDNA测序技术,诊断出克氏锥虫相关视网膜炎的一个案例;② 患者是一位69岁的男性厄瓜多尔移民,曾患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接受过多个化疗疗程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③ 一开始,患者被诊断为虹膜睫状体炎,使用靶向性PCR检测各种病原体均显示阴性;④ 但利用泛真菌28S PCR检测到了与克氏锥虫序列具有97%相似性的序列;⑤ 这个案例提示,分子诊断学在检测罕见及未被怀疑的眼病原体中具有广泛用途。
The first case of Trypanosoma cruzi-associated retinitis in an immunocompromised host diagnosed by pan-organism PCR
01-29 DOI: 10.1093/cid/ciy058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药农,小歪,this little piggy,沈志勋,潇洒小姐mp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317 肠道免疫vs菌群+食物:过敏还是耐受,这是一个问题
0311 Science连发:这些疾病背后,都有肠道屏障“漏洞”!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