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不可忽视:骨髓移植治疗带来的肠道菌群
不可忽视:骨髓移植治疗带来的肠道菌群损伤
今天是第677期日报。
Nature Reviews: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肠道菌群损伤(综述)
Nature Reviews Cancer[IF:37.147]
① 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可危及生命的主要并发症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复发和感染;② allo-HSCT后,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下降,感染并发症增加;③ allo-HSCT破坏肠道屏障与稳态,GVHD及抗生素的使用损伤肠道菌群,菌群代谢可影响宿主免疫应答,短链脂肪酸(SCFA)等起保护作用;④ 使用窄谱抗生素、益生菌、益生元等有益于肠道菌群;⑤ 肠道菌群调控宿主免疫,可做为预防复发和改善allo-HSCT总体生存期的靶点。
Gut microbiota injury in allogeneic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02-16 DOI: 10.1038/nrc.2018.10
COB:人体微生物组中的系统生物学(综述)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IF:9.294]
① 人体微生物组学是系统生物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于探究其特征的方法包括扩增子序列、宏基因组测序、转录组学、宏蛋白组学、空间结构视图法和代谢组学;② 一个未知且不能由单个要素预测的复杂系统(如人体微生物组)的特性成为突现特征,它是解开系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因素;③ 多种研究方法基于基因型分型、微生物特征、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④ 人体微生物组中的系统生物学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基于微生物组的诊断和治疗。
Systems biology of the human microbiome
02-13 DOI: 10.1016/j.copbio.2018.01.018
Gut:胃食管反流病的全球患病率及风险因子
Gut[IF:16.658]
① 对102项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其中包括了108个研究人群(超过46万人);② 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间差异较大,中国的患病率仅为2.5%,而希腊的患病率高达51.2%;③ 以每周一次的胃灼热或反胃为标准,全球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13.3%;④ 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较高的人群为:50岁以上人群、吸烟人群、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阿司匹林使用者、肥胖人群。
Global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symptoms: a meta-analysis
2017-02-23 DOI: 10.1136/gutjnl-2016-313589
Nature子刊:牙周炎中的T细胞,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24]
① 在自身免疫性关节炎中,致病性Th17细胞引起骨破坏及自身免疫性炎症,但T细胞引起的骨损伤是否存在有益功能尚未明确;② 研究发现在牙周炎小鼠模型中,骨损伤性T细胞在细菌清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③ 细菌入侵导致Th17细胞产生,后者通过激活粘膜免疫反应以对抗细菌,同时导致骨损伤,骨损伤通过除去牙齿抑制感染;④ 骨损伤性T细胞可通过诱导牙齿脱落以终止局部感染,同时也可诱导骨骼组织退化,是一把双刃剑。
Host defense against oral microbiota by bone-damaging T cells
02-16 DOI: 10.1038/s41467-018-03147-6
MI:口服霍乱疫苗产生的免疫力不仅限于肠道
Mucosal Immunology[IF:7.478]
① 健康成年志愿者口服两种剂量的霍乱疫苗Dukoral?,分析血液、唾液、鼻腔洗液、粪便中的疫苗特异性抗体;② 并分析淋巴细胞向小肠、结肠、呼吸道、皮肤、外周的归巢;③ 口服疫苗后可在血清及鼻腔洗液中检测到霍乱毒素B(CTB)及Dukoral?的特异性抗体;④ 18天时外周血及组织中的CTB特异性记忆B细胞归巢达到顶峰;⑤ IgA+记忆B细胞可归巢至呼吸道及结肠中,IgA-记忆B细胞可归巢至小肠中,提示口服霍乱疫苗对不同位点的粘膜免疫反应有着不同效应。
Oral cholera vaccination promotes homing of IgA+ memory B cells to the large intestine and the respiratory tract
02-21 DOI: 10.1038/s41385-018-0006-7
农大:环境菌群如何影响清香型白酒的自然发酵
Scientific Reports[IF:4.259]
① 清香型白酒由传统的自然固态发酵产生,生产时期影响白酒的香味;② 分析环境菌群、酒曲、发酵过程对香味的影响;③ 暑假过后生产的清香型白酒的酯含量及酸度显著降低,可能来自于乳杆菌属的结构差异;④ 相关性分析提示乳杆菌属与酯含量呈正相关,物种分析显示发酵罐表面耐酸乳杆菌的缺失可能造成发酵的迟滞及酯含量降低;⑤ 发酵过程中使耐酸乳杆菌在发酵罐表面重新富集可促进酯的形成,空气及发酵罐是耐酸乳杆菌的重要来源。
Effect of the environment microbiota on the flavour of light-flavour Baijiu during spontaneous fermentation
02-21 DOI: 10.1038/s41598-018-21814-y
中山大学等:菌群功能基因多样性或可预测地下水污染
mBio[IF:6.956]
① 利用功能基因芯片分析美国橡树岭野外研究中心的地下水菌群;② 提出假设:环境污染(铀、硝酸盐等)、pH值变化可降低地下水菌群的功能多样性,并增加某些可利用污染物或对污染物有抗性的种群;③ 结果发现:铀(而非硝酸盐)的增加可降低地下水菌群的功能丰度/多样性;④ 鉴定出随铀及硝酸盐水平增加而显著增加的特定功能性种群,可利用这些种群及相应的功能基因预测地下水的污染及生态系统功能。
Microbial Functional Gene Diversity Predicts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
02-20 DOI: 10.1128/mBio.02435-17
Nature子刊:蛙壶菌感染改变产婆蟾的皮肤菌群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24]
① 收集来自患有壶菌病的比利牛斯山产婆蟾的皮肤相关细菌及蛙壶菌,分为enzootic及epizootic两组;② 发现不同生活阶段的皮肤菌群存在差异,仅有少数分类群保持不变,提示变态过程中的皮肤菌群重构;③ 感染史对变态后的产婆蟾的皮肤菌群有显著影响,epizootic种群的皮肤菌群多样性降低,且组成及功能发生变化;④ 对蛙壶菌分离株的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比利牛斯山的致病蛙壶菌为单一来源,致病菌的遗传学特性与流行病学趋势无关。
Amphibian chytridiomycosis outbreak dynamics are linked with host skin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02-15 DOI: 10.1038/s41467-018-02967-w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花开,陈绮翎,沈志勋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302 菌群新进展再登Nature & 肠炎/癌近期高水平研究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