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细胞》纵论共生体:人菌合一,终身不-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细胞》纵论共生体:人菌合一,终身不

发布时间:2020-07-11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细胞》纵论共生体:人菌合一,终身不离不弃~

今天是第603期日报。

一图读懂:人与肠道菌群休戚与共的一生(必读Cell综述)

Cell[IF:30.410]

① 共生体的概念被认可和传播,人类从根本上改进了对进化、健康、疾病和衰老的认识;② 在人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肠道微生物有对应特征并充分影响生理功能;③ 衰老进程中,运动减少、营养改变、药物和居住状态变化均会影响微生物及其产物,带来生理和免疫变化;④ 人体自身基因组很难改变,而微生物组却可通过粪菌移植、益生元/菌、抗生素等众多手段干预调节;⑤ 微生物组的改变会影响大脑和神经功能,人的精神和意识很大程度上也是属于微生物的。

Our Gut Microbiome: The Evolving Inner Self

2017-12-14  DOI: 10.1016/j.cell.2017.11.024

Science:数学模型+遗传学分析,研究微生物代谢

Science[IF:37.205]

① 生物催化包括海洋、土壤和人类肠道的所有生态系统中的生化动态变化;② 少量基因编码的核心产能代谢通路驱动最主要的动态变化,微生物的生长与这些基因的活性密切相关,并受当前的环境条件约束;③ 对凤梨菌群的测序结果提示,参与不同通路的基因丰度相似,环境约束主要决定这些通路的生长,而对具体的种属的影响较小;④ 整合DNA、RNA和蛋白质测序等数据,建立基因为中心的数学模型,可推动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

Probing the metabolism of microorganisms

2017-12-08  DOI: 10.1126/science.aar2000

Gut:肠道类器官充分助力IBD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Gut[IF:16.658]

① Dotti等分析UC患者和非IBD对照组来源的上皮类器官培养(EpOC)的转录信号特征,两组间一系列基因表达不同,该系统可作为研究IBD患者肠道上皮的模型;② 建立8例缓解期克罗恩氏病患者的EpOC库,EpOC上皮完整,转录特征性分子稳定表达,3D肠道类器官的上皮屏障功能有效,具有先天性肠道上皮屏障的生理特征;③ 肠道类器官培养模型可有效研究上皮屏障功能,不仅可用于IBD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亦可用于转化性药物疗效的研究。

Intestinal organoid culture model is a valuable system to study epithelial barrier function in IBD

2017-12-05  DOI: 10.1136/gutjnl-2017-315685

IJSEM:锻炼如何影响肠道菌群?(综述)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and Exercise Medicine[IF:N/A]

① 研究表明,锻炼可影响肠道菌群组成,调节宿主与有益菌群之间的互作平衡;② 在不同营养条件下,体育锻炼可提升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细菌物种的相对数量;③ 体育锻炼影响肠道菌群的机制包括:调节肠道免疫系统活性(减少促炎因子、增加抑炎因子、增加Treg)、调节胆汁酸(增加初级胆汁酸,减少初级胆汁酸向次级胆汁酸的转化)、调节短链脂肪酸、影响肠道转运时间;④ 体育锻炼与饮食的互作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Exercise, Nutrition and Gut Microbiota: Possible Links and Consequences

2017-08-24  DOI: 10.23937/2469-5718/1510069

N&H:现有研究不支持益生菌对运动员机能的增进效果

Nutrition and health[IF:N/A]

① 补充益生菌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及降低呼吸道与肠道感染而间接提高运动员的表现,最近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可能有着直接的机能增进效应;② 对16项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分析补充益生菌对运动员表现的影响,其中仅有6项对运动员进行了能力测试;③ 仅有2项研究发现补充益生菌或可提高运动员的表现,其中1项是在小鼠中进行的实验;④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无法判断补充益生菌具有机能增进效应。

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 in sports and physical exercise: Does it present any ergogenic effect?

2017-12-01  DOI: 10.1177/0260106017721000

FI:锻炼可预防大鼠的术后神经炎症并改善肠道菌群

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6.429]

① 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经35代杂交后,可分为有氧运动低耐受性(LCR)及高耐受性(HCR)两组;② 雄性LCR及雄性HC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进行手术及假手术,术后进行为期6周的锻炼或不进行锻炼;③ 相比于HCR大鼠,LCR大鼠术后的认知减退恶化,而术后进行锻炼可抑制这种恶化;④ LCR大鼠表现出更严重的术后神经炎症,术后锻炼可使其恢复正常,锻炼同时可增加LCR大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

Exercise Prevents Enhanced Postoperative Neuroinflammation and Cognitive Decline and Rectifies the Gut Microbiome in a Rat Model of Metabolic Syndrome

2017-12-11  DOI: 10.3389/fimmu.2017.01768

IJMS:ω-3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综述)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IF:3.226]

① 补充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可减少Faecalibacterium,增加产丁酸毛螺菌科,恢复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② 在IBD患者中可发现上述分类群的失调,ω-3 PUFA可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增加抑制LPS的细菌,减少产生LPS的细菌),并产生抗炎化合物,比如短链脂肪酸;③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肠道菌群、ω-3 PUFA可与宿主免疫细胞互作,帮助维持肠壁的完整性;④ 动物和人群研究都表明,ω-3 PUFA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影响肠-脑轴。

Impact of Omega-3 Fatty Acids on the Gut Microbiota

2017-12-07  DOI: 10.3390/ijms18122645

Neurotherapeutics:肠道菌群在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综述)

Neurotherapeutics[IF:5.166]

① 自身免疫疾病多发性硬化(MS)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移植MS患者的菌群使MS模型小鼠病情加剧;② 对菌群构成的研究表明,MS患者的菌群中拟杆菌门的多个菌属减少、促炎症细菌增加;③ 这些细菌参与肠道中多条代谢通路(SCFA、胆汁酸、植物雌激素、色氨酸、胆碱)与粘蛋白降解,其自身成分和代谢物可影响宿主生理和免疫应答;④ SCFA、次级胆汁酸、植物雌激素代谢物、吲哚及其衍生物,可能促进肠道屏障功能、调控免疫细胞,起抗炎症防MS的作用。

The "Gut Feeling": Breaking Down the Role of Gut Microbiome in Multiple Sclerosis

2017-12-04  DOI: 10.1007/s13311-017-0588-x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热心肠先生,花开,沈志勋,兵兵,mildbreeze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1215 尼泊尔大地震,震出饮用水菌群的波动

1214 自然发酵的中国食品:美味之外,小心致病菌!

1213 减肥:找人逼着减和一天只吃两顿或都有效

1212 菌群淘宝极不易,数学建模帮大忙!

1211 双面短链脂肪酸:普遍缺,太过量则也让人长胖~

1210 强证再现:家里养狗,孩子少过敏!

1209 研究细菌耐药性,不妨也试试微流控技术!

1208 菌群研究迎来鉴定因果性的历史性方法!

1207 粪菌移植是药?是疗法?到底该如何监管?

1206 冷冻电镜:结构生物学家最爱,微生物学家得会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7118073.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